5月9日,俄罗斯将举行一年一度的胜利日阅兵。 这场纪念运动不但是俄罗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仪式,更是当下国际局势中的一个焦点事件。随着阅兵阵容的基本确定,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近来的一次讲话中,用“深条理、具有战略意义”9个字定调了中俄关系。 这一亮相不但展现了中俄互助的稳定性,也让美国感到压力。俄方的军事展示、外交意图以及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阅兵背后的政治意图胜利日阅兵始于二战后,是俄罗斯纪念苏联在二战中胜利的重要传统。它不但展现了俄罗斯的军事气力,还承载着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的象征意义。今年的阅兵尤为特殊,因为它置身于俄乌辩说的背景之下,成为俄罗斯展示气力和外交姿态的重要平台。 根据彩排情况,今年的阅兵预计将有超过万人参与,亮相的装备包括二战时期的T-34坦克以及多款现代化武器。T-34坦克曾在二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传奇坦克”,但由于其年代久远,可能成为乌克兰及西方媒体炒作的焦点,试图暗示俄军现代化装备不足。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俄方还将展示多款先辈装备,包括S-400防空体系、“伊斯坎德尔”导弹、“亚尔斯”洲际导弹以及“天竺葵-2”无人机。这些装备覆盖了近、中、长途打击本领,展现了俄军的现代化水平。 例如,“天竺葵-2”无人机,翼展达2.5米,可以在60米至4000米的恣意高度飞行,无负载飞行距离达2500公里。具备大规模集群部署的潜力。这些武器展示不但是对乌克兰的威慑,也是对西方的强硬亮相。 普京定调中俄关系:深条理、具有战略意义在胜利日阅兵的筹备过程中,普京的一次讲话明确了中俄关系的定位。他用“深条理、具有战略意义”9个字定调两国互助。这一亮相不但体现了中俄互助的紧密性,也进一步强调了其长期性和稳定性。 中俄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基于意识形态,而是以务实的战略需求为核心。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助尤为紧密。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其中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和天然气来源国。 “西伯利亚气力”管道作为两国能源互助的战略项目,预计年供气量高达380亿立方米,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经济纽带。 此外,在军事领域,中俄通过联合军演和技术互助深化了战略同伴关系;在外交领域,两国协调立场,共同反对西方干涉主义。这种互助不但对两国有利,也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俄互助让美国感到不安中俄关系的深化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形成了直接挑战。近年来,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美国试图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的策略也收效甚微。在俄乌辩说的背景下,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反复无常,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 相比之下,中俄关系的稳定性显得尤为突出。普京的定调表明,无论美俄关系如何发展,中俄互助都不会受到影响。这种稳定性让美国感到压力,因为它削弱了美方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主导力。 中俄互助在能源、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紧密性进一步改变了全球格局。例如,两国的能源互助削弱了西方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军事合尴尬刁难北约形成了压力;外交协调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选择,打破了西方的单极秩序。 随着胜利日阅兵的邻近,普京的9字定调和阅兵阵容的确定都传递了清晰的信号:中俄关系将继续保持紧密的战略同伴关系。这种互助不但对两国有利,也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8QI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