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一场记者访谈中,针对中美关系、军事对比以及全球秩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他在访谈中承认,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和平常期最大规模的军力建设”,并对美国在潜在战争中的胜算表示忧虑。 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本文将从中美军究竟力对比、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以及全球秩序的变化三个层面,探究卢比奥发言背后的深意。 中美军究竟力对比:谁占上风?卢比奥在访谈中提到,中国的军力建设速度前所未有,尤其是水师造舰速度令人瞩目。他指出,美国的造船工业已大幅衰退,无法与中国相比。然而,这一说法是否完全属实?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共建造了157艘军舰。这些舰艇包括航母、驱逐舰和潜艇,明显提升了中国的远洋作战能力。相比之下,美国在同一时期的造舰速度明显落后。 但从历史角度看,卢比奥的说法存在肯定夸张。中国如今的造舰速度虽然全球领先,但尚未达到暗斗时期美苏的水平。 尽管如此,中国的军力建设确实对美国构成了巨大挑战。美国水师如今仍在存量军力上占据优势,但在造舰速度和潜在扩军能力上,中国逐渐显现出更强的潜力。卢比奥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再工业化还有时机吗?卢比奥在访谈中提到,美国的制造业“自我阉割”,无法支撑现代战争所需的工业能力。这一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产业外包浪潮。 天下银行数据显示,1990年到2023年,天下各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下降到了26%左右,这是一个天下性的趋势,只不外美国的下滑更引人留意。此外,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急剧淘汰,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1%。造船、制药等关键领域的生产能力严峻萎缩,导致美国在应对潜在战争时面临巨大瓶颈。 卢比奥强调,美国必须实现再工业化,以应对中国崛起。然而,这一目标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制造业的复兴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另一方面,美国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流失问题严峻,再培养这些人才至少需要10至20年。此外,资本更倾向于投资金融和科技领域,而非低利润率的制造业。 相比之下,中国凭借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盛的制造能力,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例如,2024年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订单占比已达86%。这种工业基础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其军力建设奠定了坚固基础。 全球秩序的变化:美国还能主导多久?卢比奥在访谈中承认,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已经过时,乃至成为“对付美国的武器”。这一表态显示出美国对自身全球脚色的深刻反思。 过去几十年,美国通过军事、经济和文化力量维持全球霸权。然而,中国的崛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全球多极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种变化将进一步削弱美国的主导地位。 面对这一趋势,美国正在调整战略,从“单极霸权”向“多极平衡外交”转型。卢比奥提到,美国必须重新专注于自身核心利益,淘汰对盟友的安全义务,同时重修国内经济和工业基础。这表明,美国可能不再试图单方面主导全球,而是更多寻求与其他大国的合作与平衡。 与此同时,中国则倡导“和平崛起”,并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扩大国际影响力。中国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试图在全球事件中扮演更积极的脚色。中美两国在未来的全球秩序中,将不可避免地展开竞争,同时也存在合作的可能。 结语: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卢比奥的访谈内容展现了一个重要信号:美国已经意识到中国崛起的现实,并在为全球多极化做准备。尽管美国仍在存量实力上占据优势,但中国的工业基础和军力潜力正在迅速追赶。中美之间的竞争将不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还将延伸到经济、科技和全球治理等多个层面。 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如何演变?是暗斗式的全面对抗,还是管控竞争下的有限合作?答案大概取决于两国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点。可以确定的是,中美关系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秩序的重塑,也将决定国际格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8IJ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