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台海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美国一方面声称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却不停加码对台军售,试图强化台军的“以武拒统”本领。 近期,美国向台湾出售大批“鱼叉”反舰导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同时也让岛内台独势力进一步蠢蠢欲动。 根据美国环球防务新闻网报道,台军即将接收首批RGM-84L-4 Block II (U)“鱼叉”反舰导弹系统。这批订单规模庞大,包括100套发射装置、400枚导弹及配套雷达车,此次交付是总价值高达27亿美元的台湾十年采购计划的部分。 从技术性能来看,鱼叉导弹采取掠海飞行方式,射程超148公里。然而,这种导弹在现代军事环境中的突防本领和生存性较低。与解放军现役的鹰击-12、鹰击-18等先辈反舰导弹相比,鱼叉导弹的技术性能显得落后。台军采购如此大规模的鱼叉导弹,更多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非真正改变台海军事格局。 台军的战略意图主要是通过部署大量导弹,形成对解放军两栖登陆队伍的饱和打击本领。然而,解放军的防空和反导本领已经十分成熟,舰载相控阵雷达、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等均能有效拦截鱼叉导弹。此外,解放军的航母编队还可以通过舰载机发射空对空导弹实施拦截。这意味着,即使台军成功发射导弹,其实际威胁依然有限。 赖清德的政治挑衅:二战纪念运动的背后就在鱼叉导弹即将入台之际,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也开始谋划新的政治挑衅。据台湾媒体报道,赖清德计划于5月8日举办所谓的“欧战胜利80周年纪念运动”,并发表相关演讲,宣扬“侵犯必败”的论调。这一行为不但显得刻意蹭热度,还暴露了赖清德强化“台独”叙事的政治意图。 赖清德选择纪念欧洲战场的胜利,而非两岸人民共同记忆的抗日战争胜利,这一行为显然是为了迎合西欧舆论,同时回避台湾在二战中的尴尬角色。作为曾经的日本殖民地,台湾在二战期间实际上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兵源地。例如,在昆仑关大战中被中国第五军重创的日军台湾混成旅团,其主要因素便是台湾兵。赖清德试图争夺二战话语权,却忽视了历史真相,进一步暴露其媚日、亲日的政治立场。 赖清德的挑衅行为不但无法改变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反而可能进一步激化两岸关系。这种行为不但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岛内民众的一种误导。 台海局势的博弈:美国、台湾与大陆的角力美国对台军售的背后,既有战略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也有巨大的商业利益。27亿美元的鱼叉导弹订单,显然是美国军工企业的一次“丰收”。 但从战略层面看,美国试图通过向台军出售武器延缓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程,同时向盟友展示对台海问题的“支持”。 解放军则早已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技术上风还是战略耐心,都具备压倒性的上风。解放军现役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红旗系列防空导弹,以及052D、055型驱逐舰的综合作战本领,均能有效应对台军的导弹威胁。 此外,解放军的电子战本领也能在战时对台军的指挥系统和雷达系统实施干扰,进一步削弱其作战效能。 赖清德的挑衅行为和美国的两面派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搅动台海局势,但从长远来看,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无论是通过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手段,大陆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本领都毋庸置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7XY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