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强硬态度超出美国预期,美商务部长公开甩锅:都是特朗普的错

2025-5-9 05:52| 发布者:admin| 查看:80| 评论:0

摘要:2025年5月7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将在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特朗普近期多次公开表示急需与中方展开会商。事实证明,在中国的强硬态度下,特朗普已经意识到利用关税战试图压倒中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2025年5月7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将在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特朗普近期多次公开表示急需与中方展开会商。事实证明,在中国的强硬态度下,特朗普已经意识到利用关税战试图压倒中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此前,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到场一档Fox消息网的电视节目时,公开将中美贸易博弈的责任推向特朗普政府,声称“最终决定由总统作出”、“请记住,我只是个部长”。这一言论引发广泛关注,也从侧面反映了美方在贸易战中陷入的困境。曾经强势主导关税政策的“关税鹰派”卢特尼克,如今却试图切割责任,背后折射出中美博弈的深层逻辑。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与迁移转变

中美贸易战始于2018年,当时特朗普政府以“减少贸易逆差”和“制造业回流”为目标,发起了一系列关税措施。美方试图通过全面加税和技术封锁,迫使中国在贸易范畴让步。然而,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数字服务税等手段,精准打击美方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的焦点痛点。
随着博弈的深入,双方策略逐步升级。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方不仅展现了强硬立场,还通过豁免部门关键产物的报复性关税,为会商预留空间。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以“以战止战”的策略牢牢掌握会商主动权。

美方困局:经济与民意双重压力

美方在贸易战中的策略渐渐失效,经济压力与民意反噬成为其政策调整的重要驱动力。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年化收缩0.3%,创下近年来的最差表现。与此同时,2022年,内存销售额接近1300亿美元,占总体芯片市场的大约23%,但在2023年降落了31%,让美国制造业和科技产业深受打击。

关税政策不仅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还引发了美国广泛的民意反弹。据统计,全美范围内爆发了600余场抗议活动,直指关税政策推高生活成本。特朗普支持率跌至39%的低位,共和党内部在关税议案表决中也出现了明显分裂。面临中期选举的压力,卢特尼克试图将责任转嫁到特朗普政府,以规避政治风险。

中方策略为何奏效?

中国在贸易战中展现了极高的战略智慧,通过技术自主化、市场多元化和精准反制措施,逐步减弱美方的优势。
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的焦点原材料,中国的出口限制直接影响了美方半导体行业的生产能力。稀土供应链的重塑成为中方反制的紧张手段。
中国加速技术自主化,降低对美方技术的依赖,同时开拓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这种策略不仅减轻了美方施压的影响,还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经济韧性。

会商策略的灵活性

在强硬立场的基础上,中方通过战略性豁免部门美国关键产物的报复性关税,为会商预留空间,形成了“观察—反制—逼谈”的完整策略链条。这种灵活性让美方不得不重新审阅自己的会商姿态。

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当前,中美贸易博弈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将来双方关系的走向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通过技术自主化和市场多元化,已在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将来,中国可能继续推动稀土供应链的本地化,加速焦点技术研发,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夺取更多支持。
2026年中期选举将成为美方政策调整的关键节点。如果特朗普政府在选举中失利,关税政策可能被重新评估,卢特尼克等官员的政治命运也将受到影响。
中美博弈的长期影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更多国家可能加速地区经济互助,以减少对中美贸易的依赖。

结语

霍华德·卢特尼克从“关税鹰派”到“推诿部长”的态度转变,折射出美方在中美贸易博弈中的困境。这场博弈不仅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较量,更是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中方通过强硬立场与精准反制措施,展现了“以战止战”的策略智慧;而美方却在经济压力与民意反噬中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局。
将来,中美关系将继续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对于美方而言,调整政策、寻找新的战略平衡点将成为关键;而对于中方而言,维持主动权、推动技术自主化与市场多元化,将决定其在博弈中的长期优势。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8A08BY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