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高级别打仗即将在瑞士登场。不同于特朗普政府对外反复放风、主动“预热”,中方却显得极为克制——既未将其定义为“谈判”,也未释放任何关于成果的乐观信号。外交部与商务部在会前仅象征性介绍了中方的原则立场,未披露议题细节,实质上已将这次会晤的性质定调为“打仗而非谈判”。 对这场打仗的预期,国际市场也非常冷静。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美方核心诉求之一,是要求中方取消对稀土出口的限定。这是4月初中方针对美方加征关税所作出的对等反制措施,针对的是部分中重稀土品类的出口审批,目标明白,杀伤力精准——被打痛的美方企业如今库存告急,哀声一片。 于是,在会谈前一天,特朗普再度在社交媒体上“亲自部署”:一条推文要求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另一条更直白,称“对中国征收80%关税更加合理”,并暗示由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瑞士会谈中“推进这一目标”。 此举意味着两件事:一,美方愿意就部分关税作出有限让步;二,前提是中方必须取消对稀土出口的限定。特朗普政府将这视为一种“交换”:用减少一些自造的商业壁垒,换取中方撤回实质性的反制本事。 谁该让步:关税战的起点与代价特朗普口中的“80%关税目标”,本质上不是退让,而是折中维持压迫姿态的另一种表达。当前美对中平均关税为125%,部分关键范畴乃至高达245%。美国国内制造业已深陷成本失控的泥潭,通胀持续反弹,企业利润承压,金融市场频现动荡。 然而,特朗普并未正面承认政策失败,而是试图将“主动降税”包装为中方“换来的优惠”。这种思维,既暴暴露美方依然将谈判视作对华施压的延伸工具,也凸显出其战略短视:关税不是可以反复调整的旋钮,而是会打断环球财产链平衡的锤子。 华春莹对此一语中的。她在5月初的一次采访中直言,中方不肯发生任何形式的战争,但“不会畏惧”,并夸大“美方的商业政策无法持续”。这一判断不是出于情绪,而是基于过去一年关税战的实践结果:中方财产链承压但未崩,美方却已摇摇欲坠。 华的这番话,几乎就是对特朗普底牌的当面展现:关税政策不是筹码,而是负债;想以此胁迫中方让步,恐怕是高估了谈判桌上的“纸老虎”。 拿什么谈?“对等”在谁的辞典里特朗普希望用降低自设高墙来交换中方放弃自己的护栏,但题目在于,谁才是真正破坏公平的那一方?若将这场经贸摩擦视作博弈,最初加征关税的美国,天然答允担先行让步的责任。 更紧张的是,稀土出口限定并非“针对性打击”,而是建立在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基础上的合理调控。它不是施压工具,而是防止关键资源被用于制造威胁本国安全的产品。在这种配景下,特朗普开出“取消出口限定”作为先决条件,无异于让中方自废武功。 彭博社、路透社等多家媒体都指出,中方的稀土政策并非轻易可改,更不可能仅靠一纸“关税扣头”就收回。稀土不只是资源,更是话语权。放弃它,等于自动让出科技供应链的上游优势。 会谈的真实意义:重启,非解决纵观整个事件脉络,中美这场“会谈”更像一次外交温度计的读数,而非政策迁移变化点。美方试图借打仗制造“稳定信号”,为市场止血;中方则以冷处理方式,压低外界预期,确保自身战略节奏不被打乱。 财政部长贝森特固然会带着特朗普的两大目标赴会,但中方显然也已经做好准备——准备好听,也准备好不答应。 毕竟,任何真正的谈判,前提都不是喊价,而是信任。而如今,中美之间最稀缺的,恰恰不是稀土,而是政治互信。 这一轮打仗,也许无法终结关税战,但至少可以答复一个题目:中美是否还有继续对话的可能。而对真正的博弈者来说,这一题目,比任何一场“交换”都更为关键。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0A04AD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