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协议宣布后,整个巴基斯坦陷入庆祝的海洋。5月10日晚,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正式宣布冲突“以我方压倒性胜利告终”,向军方致敬,向国民致谢。街头焰火齐鸣、民众载歌载舞,仿佛整个国家刚刚赢下了一场世界杯决赛。 但与其说是庆功,不如说是一次叙事先手。这场讲话,并不只是情绪的释放,更是对战争话语权的争夺。谢里夫用简洁但极具指向性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明白版本的“胜利图景”,并趁热打铁,开始塑造谁是朋侪、谁是过客、谁只配被礼貌地提一下。 “不计得失”的中国,第一顺位的感谢对象在整场讲话中,被首先点名感谢的,是中国。 谢里夫明白表示,巴基斯坦自建国78年来,每一次关键时候,中国“始终支持,从不计较利害得失”。这句并不复杂的表述,却在当前动荡的地区局势中,显得尤为分量十足。 不但仅是历史情谊的回顾,谢里夫还点名提到中国对巴基斯坦国防工业和空军现代化的“直接贡献”——尤其是在此次冲突中,巴方空军凭借歼-10C等中方提供的先进战机体系,成功取得对印空中优势。歼-10C、PL-15导弹、信息融合体系……这一整套“中械体系”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在战场上实打实地打出了效果。 言语背后,是一场被验证过的军火同盟,是一次实战级的战略背书。 沙特、联合国与“真诚”的特朗普:名单背后的分级排序在中国之后,谢里夫还点到了几个“发挥积极作用”的国家与国际组织——沙特、英国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名字一一列出,形式齐整。但美国并不在这个“主功名单”上。 倒是在讲话的尾段,谢里夫“补充性”地提到特朗普,并给了一个两字评价:“真诚”。 这两个字,用得不冷不热,不咸不淡。既无否定,也无推崇,看似给了面子,实则划清界限。这份“语言的精算术”,在南亚这种惯于修辞的政治场域,往往比一封抗议函更具杀伤力。 而对比印度方面的反应,则更直接。新德里方面已明白否认特朗普在停火中发挥关键作用,称停火是“印巴两国自主达成的结果”,与外部权势无关。这番拆台之举,无疑让华盛顿本来想借机邀功的算盘落了空。 停火不是外交胜利,而是印度输了将所有热词剥离,事件的核心仍是军事实际:印度输了。 据公开资料,印军在数日冲突中至少损失六架战机,此中包括多架号称“印度空军脊梁”的法国“阵风”。导弹发射体系发生重大失误,甚至出现“误炸本土”丑闻。与之对照,巴基斯坦空军利用“枭龙”、“歼-10C”等中系战机形成体系化作战压抑,渐渐掌握战区节奏。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印度的“突然乐意谈判”,不过是掩饰战略失败的权宜之计。与其说是响应调解,不如说是顺坡下驴。一旦局势反转、主动权在握,印度是否还会担当停火?答案不言自明。 因此,这场停火,无论哪一方给了台阶,真正决定下场的,是战场上的那几架被击落的“阵风”和导弹残骸。 “中巴铁盟”升温,美国的尴尬空转从谢里夫讲话中,可以清晰看出一个分明的格局: 中国,是可信赖的战友;沙特、联合国,是有效的中间人;而美国,则是一位“被感谢但不参与指挥”的看客。 “真诚”两个字,道尽巴方对特朗普脚色的暧昧态度;而印度的公开否认,则让特朗普的“调停者人设”彻底破产。过去几年,美国主导南亚安全格局的能力已经被层层稀释,此次印巴冲突则彻底将其推向“象征性存在”的尴尬地带。 相对而言,中巴之间的军事互信和战略协同,反而因为这场冲突而再次升温。在这个碎片化的多极世界,真正有效的联盟,或许不是那些靠记者发布会维系的外交词汇,而是那些在实战中打过仗、扛过枪、输过命的深层绑定。 印巴暂时停火了,但属于这个地区的话语权重塑,才刚刚开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1A04NY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