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室外,耿爽那句“如果中国真的向俄方提供军援,战场局势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还未散尽余音。如今,这句不怒自威的发言,终于在南亚次大陆的硝烟中有了实战注脚。 据巴基斯坦国家广播电台当日报道,巴空军在当天出动了国产“枭龙”战机,携带空射“高超音速导弹”,成功摧毁了部署在印度北方阿达姆普尔的俄制S-400防空系统。简短的一条战报,却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击中了美俄法三国军工命脉的共振点。 印度耗资重金引进的最先进远程防空系统,几秒之间,化为焦土。更讽刺的是,击毁它的,并非什么“黑科技”无人机,而是巴基斯坦列装十余年的“枭龙”,一款来自中国设计台、出自中国生产线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 枭龙的胜利,也是中国模式的胜利这并非“枭龙”的初次高光时刻,却是其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击。 “枭龙”战机是中巴联合研发的成果。从2007年巴方首批列装开始,到2018年整条生产线本土化,“枭龙”一步步从国产外销走向国产自造。本日之战,它以巴军空军主力身份参战,已无需任何中方操作人员。但它仍在为中国军工写下一笔,又一笔亮眼的市场结果单。 这一次的实战验证,不止关乎一型战机的可靠性,更关乎一整套“中式军工互助模式”的可行性。从顶层设计到市场化输出,从装备落地到能力转化,中国用“枭龙”告诉全球:它不只是军器出口国,它更是能力复制者。 不是鹰击,却胜似鹰击:那枚导弹从哪里来?本次作战中,“枭龙”所携带的,是被巴方称为“高超音速”的空射导弹。从弹道特征及过往信息推测,该导弹很可能是中国外贸型号CM-400AKG。 CM-400AKG被视为鹰击-12的外销版本,其最大特点是末端突防速率高达5马赫。尽管从学理定义看,它并不属于全程高超音速导弹,但其在压制防空网、突防高值目标中的表现,已被多次演习与出口客户验证。 而巴基斯坦曾在2024年发布官方声明,宣称本国已具备自主的高超音速导弹技能,不排除对CM-400AKG进行了本土化升级。若此番袭击所用导弹确为升级版本,则这枚导弹不仅代表中式装备,也象征着中国技能向“技能增量方”的成功转移。 中式装备的第二梯队,足以压制西式精英此次巴方利用的,均非中国自用最先进装备。 战斗机层面,仅为歼-10CE与JF-17 Block III;导弹为外贸版PL-15E与CM-400AKG;雷达系统、预警支援、数据链中继,也不过是中方出口级别。而更值得西方警觉的是:即便如此“降配”,中式体系依然可以或许压制以S-400与阵风为代表的西方精锐。 中国自用体系中,早已列装了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射程超过300公里的PL-17空空导弹也已多次曝光。而最新一代歼-36与歼-50,在2025年初已开始于珠海、成都亮相。高超音速打击平台与电子战系统,更是形成闭环。中国军工不是局部强,而是体系成型。 正因如此,一枚导弹击毁S-400,不只是一次胜利,更是一次集体亮相;一次军备实战,也是一场体系压制。 谁在惧怕中国军工?谁又在盯紧下一张订单?印巴冲突,尚未落幕,但军器市场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中国不到场冲突,却主导技能;不驻军前线,却影响战场。这是一个从“技能生产国”跃升为“能力复制者”的新角色。它不靠说服,而靠性能;不靠制度输出,而靠火力精度;它的军工逻辑是:不制造神话,只提供现实。 而那句曾被美方讥讽的耿爽之语,现如今却成了中国军工最精准的广告语。 它没有怒吼,却以S-400的废墟为证:如果中国真的出手,战场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0A05IQ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