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环球空战领域驶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那就是超视距作战时代。在这场技术竞赛中,中国的空战装备已然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这不仅仅是对本国军事力量的提升,更是对传统空战格局的一次颠覆性挑战。而近来,又有新的动态传出。 1、中国全方位结构,削弱美国空中优势 过去,争夺制空权意味着能够肆意进入对方空域并限制其飞机的行动。但是,现代空战已经跨入了超视距时代,导弹的射程变得极为关键。 飞行员们通过保持在敌方武器威胁范围之外,采取远间隔导弹攻击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作战效率,也增强了自身的生存能力。 比年来,中国不停加快对导弹技术的突破。 2015年,霹雳-15长途空空导弹顺利通过测试。这款导弹不仅可以被歼-20战斗机的主弹仓携带,还适用于歼-11BS/H、歼-15、歼-16和歼-10B/C等多种战机平台。其射程超过200公里,远远超过美国AIM-120导弹。 而一架歼-20能够挂载多达四枚霹雳-15导弹,在一次使命中能够同时威胁多个大型空中目标,从而迫使F-22和B-2A这样的先进飞机独立作战。 霹雳-15后,霹雳-21也传出好消息。该导弹与霹雳-10A、霹雳-12B和霹雳-15一道,形成一个涵盖近、中、远及超远间隔的空空导弹体系。这种全方位的结构,在战略上大幅削弱了美国在亚洲区域内的空中优势。 2、模拟测试中,霹雳-21“击落”B-21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近来一段时间里,歼-36战斗机开始频繁试飞。但比起此前外界关注的外形设计和迷彩方案来说,此次该战机的作战半径成为讨论热点。 据悉,在3台发动机轰鸣下,重达50吨的歼-36直冲云霄,如此强劲动力,使得该战机能携带更多武器装备,包括更新版本的霹雳-21导弹。 从性能上分析,霹雳-21是中国研发的一款超长途空空导弹,拥有双脉冲发动机,其导引头具备多模态双向数据链功能,乃至可以加装人工智能系统。 早在2023年,印度《欧亚时报》就曾报道,中国一个技术团队在《航空学报》上发表研究结果——成功在模拟测试中“击落”美军B-21轰炸机。 据报道,该团队整合人工智能、6G通信和激光通信等前沿技术,试图将其融合在新型武器装备上,以此实现对美军隐身战机的有用探测,从而在关键时刻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而这次模拟中,印媒推测用来击落轰炸机的导弹,正是霹雳-21。 3、歼-36试飞后,美国迫不及待亮出六代机 在理论上,歼-36本身具备3000公里作战半径,若是加上这款导弹的1000公里射程,总攻击范围将高达4000公里。这标志着中国空军能在第一和第二岛链内对如美国轰炸机、预警机等重要空中目标进行有用的战略压制。 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无疑凸显出解放军全新的战略思维。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中国有望在未来空战中占据更为主动的职位。 如此强盛的空中作战能力,促使美国不得不对本身的下一代空战装备进行大规模调解。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 据悉,就在中国歼-36试飞后,特朗普便迫不及待地也亮出下一代战斗机项目F-47,其宣传可谓极尽夸张,用了诸如“环球最具杀伤力的战机”“全面超越其他国家”等字眼。 然而,对于F-47战机是否能满足现实作战需求,其前景并不被普遍看好。 4、美国F-47“诞生即落伍”? 比如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指出,美国匆忙公布F-47合约中标,似乎意在回应中国短时间内的快速六代机试飞结果,旨在展示本身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持续领先职位。 然而,美国现在的军事工业正面临低效乃至是糜烂的局面,这不禁让人质疑F-47是否能够在10年内完成研发并投入生产。 即便成功推出,届时环球军事技术又将进入新的阶段,此时推出的F-47可能早已过时。这种“诞生即落伍”的困境无疑增长了美国决策者们的压力。 更为致命的是,F-47的开发和生产本钱极为高昂,预计每架造价超过3亿美元,而这种高本钱无疑会制约其形成有用战斗力的速度和规模。 相比之下,中国则展现出了更好、更快的整合能力和本钱控制计谋。 总体而言,随着中国在导弹、战机和探测技术的显著进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战略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军事竞赛时代的到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8A064H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