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天德国总理朔尔茨的正式卸任仪式竣事,今天早上德国联邦议会举行了新任总理的选举。思量到社民党与同盟党颠末数月的谈判已经签署组阁协议,本次总理投票应当只是走个过场,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在上午的第一轮选举中,梅尔茨只获得了310票,少于所需要的316票,但是梅尔茨的同盟党/社民党执政同盟在议会拥有328个席位,也就是说有18名自己的议员选择了倒戈。投票是匿名的,那些倒戈者身份很大概永远不会被公开。 一个即将执政的同盟在总理选举中首轮失败——这种情况在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梅尔茨的这一污点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抹去——这一点在他落第那一刻的脸上清晰可见。 绿党与左翼党的支持 随后黑红同盟整理出对策,与绿党和左翼党协商修改议事规则——以便当天就能举行第二轮选举。按正常议事规则,第二轮本可以等到周五。但黑红同盟不想让负面头条在国内外蔓延数日,尤其是当天德国股市DAX指数已经出现反应。 因此绿党和左翼党参与了这一快速安排。黑红同盟没有与极右翼AfD协商,不外在此情况下,修改规则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并不需要AfD支持。 对议员的呼吁 随着第二轮于下午启动,黑红高层对至少18名首轮未支持默茨的议员发出呼吁与劝说。最终,在接近17点时,投票以325票通过。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把任命书交给默茨,脸上的笑容显着松了口吻。 背景 梅尔茨领导的黑红同盟的多数本就非常微弱,他们在联邦议会选举中合计获得约45%的选票——远低于上一次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大联合政府所拥有的69.4%的得票率。同盟的议会席位也仅超出半数12个席位。 社民党与同盟党在默茨领导下组成的联合政府,两党在组建过程中都遭遇了较大阻力。即使在基民盟的中间派中,默茨在选后关于移民政策,财政政策和债务刹车立场的转变也引发了不满,大概是造成他自己的党员倒戈的原因。 倒戈者来自哪里? 在首轮投票后,社民党与同盟党都互相指责是对方的成员投了反对票。而由于投票的匿名进行,投反对票者来自哪边也永远将不得而知。 思量到社民党SPD在最终组阁协议中其实拿到了很好的条件,无论是政策方针还是内阁分配都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在政府组建初期就给组阁伙伴拆台似乎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就算上届红绿灯里的自民党FDP也是等了三年才开始酝酿“D-Day”背刺行动,所以由此猜测,同盟党内部的倒戈似乎更符合情理。 从法律上来说,就算梅尔茨一直无法达到半数,14天后依然可以凭借相对多数当选,所以投反对票阻止通过本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大概的情况是,投反对票者要么抱着“反正也不差我这一票”的心态试图表达下态度,完全没有料到有相同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不小心就把投票搅黄了;要么投反对票者一开始就打算让第一轮投票失败以此羞辱梅尔茨,或许想给他一个“教导”,或许是想动摇他的领导地位,而目的也确实达到了。 但是第二轮投票的通过,也是表现了哪怕是极少数人,末了也没有选择将政治斗争进行到底来阻碍新政府组建。而末了红黑同盟与绿党左党一起合作将新一轮投票选在当天立刻进行,避免不好的影响,也说明主流党派还是能够将国家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这也是德国与美国政治最大的不同。绿党在第一次选举后表态称,尽管他们在内容上批评该联合协议,但德国急需一个稳定的政府。“总理选举失败,对国家而言就是一件不幸的事。” 未来的潜藏危急 而这次风波给外界的观感是:社民党和同盟党连自己内部都无法组织出多数支持——而这一信号已传遍全世界。这个不稳定多数的信号,将成为这届新政府的长期污点:这个同盟真的具备稳定的执政基础吗?更别提这件事在党内造成的信任危急。 与此同时,红黑同盟的议会席位仅超出半数12个席位,也有大概酝酿更大的潜在危急:如果两党内部的少数极端派组建十人以上的小团体,便可以裹挟主流议程,这一点在美国已经无数次上演:美国共和党仅凭3个微弱多数席位在参议院领先,却成为了MAGA党用来裹挟整个共和党的工具:当四五名MAGA党组成小团体,威胁阻挠某项共和党自己的议案,就可以要求党内其它成员满足他们的极右翼议程。 而最近对于是否应该发起对选择党AfD的取缔的讨论热度上升,大概会加剧同盟党内部的动荡:部门同盟党成员要求立刻推进取缔,而同盟党秘书长为首的别的一部门人则坚决反对。 而梅尔茨的领导力,将会是接下来四年新政府是否会走向“交通灯”政府分崩离析运气的关键,而他的开局,似乎并不令人乐观。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13X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