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刚飞抵中东,叙利亚就对中国示好,不解决“东突”一切免谈。 据MTV Lebanon于4月29日发布的一篇报道,中国空军的运-20运输机飞抵中东,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此次运-20的任务是为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进行例行轮换。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叙利亚新政府也通过交际渠道对中国频频示好,表达了希望深化双边合作的意愿。叙利亚交际部长沙伊巴尼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期间与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傅聪会谈,明确提出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尽管两者外貌上看似无关,但背后折射出中国在中东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叙利亚对外部支持的迫切需求。 不过,叙利亚新政权内部存在的“东突”恐怖分子问题,成为中叙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焦点障碍。叙利亚能否在这一问题上采取实质性行动,将直接决定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叙利亚对中国示好:经济困境与战略考量叙利亚目前正处于战后重修的关键阶段。经历了十余年的内战,这个中东国家经济几近瓦解。根据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构造(IMF)的数据显示,叙利亚的GDP已缩水至战前水平的一半以下,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能源体系也遭受重创。在内外困境交织下,叙利亚急需一个能够提供经济支持和技能援助的合作伙伴。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成为叙利亚新政府的理想选择。一方面,中国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能能力,能够为叙利亚提供战后重修所需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事件中一贯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使得叙利亚可以在合作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然而,叙利亚内部的“东突”问题却成为中叙关系深化的最大障碍。中国多次明确表现,叙利亚新政府需要履行反恐义务,清除其内部的“东突”恐怖分子,否则双边关系很难取得实质性希望。 “东突”问题:中叙合作的关键节点“东突”恐怖构造长期以来是中国反恐工作的重点目标。这一构造不仅在中国新疆地区制造暴恐事件,还在中东地区与其他极端构造合作,威胁国际安全。根据国际反恐构造的报告,大量“东突”分子在叙利亚内战期间进入该国,并通过支持叙利亚新政权的武装力量获得了重要的军政职务。 叙利亚新政府对“东突”问题的态度显得较为暧昧。一方面,叙利亚需要依靠这些极端武装力量来稳固政权;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潜伏的经济合作伙伴,对“东突”问题的反复夸大也让叙利亚感受到压力。 如果叙利亚无法在这一问题上采取行动,中方的支持可能仅停顿在交际层面,难以转化为实质性的经济和技能援助。 外部权势的干扰与中国的中东布局中叙关系的深化不仅受到内部问题的制约,还面临外部大国的干扰。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饰演了复杂的角色。尽管特朗普政府时期曾承诺减少驻叙美军,但目前仍有约1400名美军驻扎在叙利亚东北部地区。 美国也使其不太可能坐视叙利亚与中国的合作加深。未来,美国可能通过加大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或支持反对派权势,干扰中叙关系的发展。 与此同时,俄罗斯作为叙利亚的传统盟友,对中国的介入持微妙态度。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唯一的海外军事据点,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尽管中俄关系总体友好,但俄罗斯未必乐见中国在叙利亚的深度介入,尤其是在当前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在叙利亚的主导地位。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不激化美俄矛盾的情况下,与叙利亚展开合作,是一个需要谨慎平衡的问题。 中国的角色中国近年来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拔,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维和行动,逐步确立了自身的建设性角色。此次运-20运输机飞抵中东,尽管是为维和部队轮换,但也展现了中国强大的远程投送能力和日益增强的军事交际影响力。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有时机通过支持战后重修,进一步巩固其在中东地区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中国的建筑企业可以帮助叙利亚修复被战役摧毁的基础设施;中国的农业技能也能够协助叙利亚恢复粮食生产。别的,叙利亚如果能够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还将获得更多的经济发展时机。 不过,叙利亚新政府必须先解决“东突”问题,才能赢得中国的全面支持。否则,中叙关系的深化将面临诸多现实障碍。 结语运-20飞抵中东以及叙利亚对中国的示好,标记取中叙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叙利亚内部的“东突”问题和外部权势的干扰,使得两国关系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而言,叙利亚是展示其全球领导力的重要舞台;而对于叙利亚来说,中国的支持可能是其实现国家复兴的关键。但只有在解决“东突”问题的条件下,中叙合作才能真正迈向深入。未来,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互动将不仅决定双边关系的走向,也可能对中东地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 南华早报:叙利亚交际部长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关系”,2025-04-29 央视网:美国开始从叙利亚撤出数百名士兵,2025-04-18 中国消息网:中国代表呼吁坚持对恐怖主义“零容忍”,2025-02-11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6A06FK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