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通跨越欧亚大陆的外交热线,在空战硝烟尚未散尽的背景下格外刺耳。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达尔与法国外长让-诺埃尔·巴罗特通话,内容并非商讨和平历程的“路径图”,而是围绕一件让巴黎坐立不安的事情——法国“印太王牌”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的击落了。 电话里,伊沙克·达尔夸大,巴方自始至终保持克制,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完全是对印度越界挑衅的正当回应,是主权范围内的自卫举动。 巴罗特则表达了“对无辜生命的哀悼”,但更核心的,是对当前停火状态的珍视。他劝双方“务必保持克制”,并建议通过多边论坛持续沟通,以制止局势再度升级。 阵风蒙羞:巴黎外交“灭火”这通电话的真正语义,不在对和平的祝愿,而在对局势失控的深度焦虑。阵风战机,是法国军售体系中的“看家利器”,更是其“印太战略”的航空手刺。根据2023年数据,法国军火出口占GDP比例高达1.8%,而印度则在2022年就占了法国武器出口总额的42%。阵风项目单单在印度市场就为达索公司带来超400亿欧元收益,直接托起了巴黎军工体系的“战略预算”。 如今,这块金字招牌在克什米尔的高空被一枚中国制造的空空导弹撕碎,后果不仅是外交羞辱,更是潜在市场的动荡。《费加罗报》在阵风被击落伍罕见发出“每架阵风战机的保质期可能缩短”的评论,直指这起事件将对后续军售订单构成风险。 更敏感的是,那些尚在犹豫观望的潜在买家。卡塔尔正在谈判购入80架阵风,埃及计划采买30架,这些交易正处于“签还是不签”的窗口。而这时,阵风战机在克什米尔高原“失速坠落”,不啻于一记响亮耳光。巴黎需要一个解释,需要一个外交上的“止血带”。 法国市场告急如果说印度飞行员的失误还能为第一次失利找借口,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呢?敌人可不会给法国反复解释的机会。法国媒体绝不掩饰地指出:歼-10CE在此次征战中“性能压制阵风”,并引述匿名防务专家称,该型号的“反隐身能力提高了30%”。 数据之外,更具杀伤力的,是市场反应。据中东军购圈传出的消息,仅在击落事件曝光后的48小时内,关于歼-10CE的询价量就增长了55%,尤其来自阿联酋与沙特的采购兴趣敏捷升温。而这些国家,恰恰是法国阵风战机在中东的“保留地盘”。 对巴黎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战术失败,更是一次品牌危机。歼-10CE在战场上的一次“实战展示”,相当于一场免费的国际军贸路演。而法国,砸下数十亿的宣传预算也难换来如许的关注度,如今却在战场上为对手免费导流。 外交辞令背后的现实焦虑让-诺埃尔·巴罗特此时拨通伊沙克·达尔的电话,当然不是简单地“分享哀悼”。他比谁都清楚,如果歼-10CE在克什米尔上空再拿下一架阵风,局面将彻底失控——这不再是个案,而将成为战术趋势,成为对法军工体系“出口品质”的正面挑战。 巴黎知道,靠印度的飞行技能和战场掌控能力,挡不住第二次“耻辱时刻”。唯一能做的,就是劝说巴基斯坦“手下留情”,至少,暂时收住锋芒,给阵风一点“喘息的窗口”。 这不是简单的外交礼节,而是一场事关军火贸易生死线的地缘博弈。法国不敢输,不允许再输。 军工的尽头,是政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场现代战争,只关于胜负。一架阵风的坠毁,背后牵动的是400亿欧元的合同,三大中东国家的采购决定,以及法国能否在“后美西太秩序”中,保住一席之地。 面对日益强势的中国战机和愈发激进的市场竞争者,法国外交已无法保持昔日那种“优雅疏离”的姿态。它必须更快、更直接、更低姿态地出现在电话线、谈判桌和多边论坛上,只为防止阵风再次“从高空摔落”。 因为在现代战场上,每一次失败都在被现场直播,每一次“被击落”,也在同步削减一个国家的战略信用额度。巴黎,输不起。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3A05VI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