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次中美贸易战的背景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行政令,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在过去20%的平均关税税率基础上,再征收34%的关税税率,于4月9日生效。同时他还设定了10%的基准关税税率,实用所有美国贸易伙伴。 我们提出反制步伐之后,特朗普因为如意算盘没有得逞而暴怒,放言对华再征50%关税。 这种疯狂举动,世所罕见,直逼老佛爷当年向全球宣战之举。 本文我会围绕特朗普政府此次征税分析。 我们首先明确三点,特朗普政府这次大规模加征关税的国家或地域、商品种类以及各个商品税率。 美国这次加征关税,分为两个部分:全球基准关税和所谓的对等关税。 对于前者,美国会向全球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外的所有国家或地域所进口的商品,在原有关税税率基础上,统一加征10%的基准关税税率,于2025年4月5日生效。 对于后者,美国会针对全球56个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或地域,在过去关税税率,以及这10%的基准关税税率基础上继续上调税率,于2025年4月9日生效。 例如,智利没有被列入56个所谓对等关税国家,所以在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4月5日这一政策生效后,美国会对所有从智利进口的商品(豁免商品除外),在原有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10%的关税。 但是,越南被列入了对等关税国家,且税率被设定为46%,所以在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4月9日政策生效后,美国会对所有从越南进口的商品,在原有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46%的关税。 注意,全球基准关税和对等关税是不叠加的。以越南为例,大家可以理解为,美国在向越南加征10%的全球基准关税后,又加征了36%的对等关税,使税率达到46%。再叠加此次加征关税之前8%的平均税率,使总税率达到54%。 但是,全球基准关税或对等关税,是要叠加在这次关税政策之前的税率上的。 比如这次征收关税之前,美国就已经对我国征收了20%(精确数据为19.3%,数据来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平均关税税率,那么,再加上这次加征的34%税率,总税率就会高达54%。 全球基准关税就不说了,我们重要来看对等关税。下表是美国白宫官网公布的征税国家或地域列表。 这次美国共对56个国家或地域征收关税。此中,税率不小于30%的国家或地域共有29个,东亚国家占了8个。美国对老挝、缅甸、越南这三个中国转口贸易通道国家征收的税率极高,都超过了40%。 接着,特朗普政府又将癫狂程度拔高一个程度,在54%的税率基础上,又将税率先后提高至91%、125%、145%、245%甚至3000%。至此,特朗普政府已成全球笑柄。 中美贸易战,是人类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争。 这场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始于2018年3月22日,至今已经打了六年多。 美国认为,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长年保持顺差,美国却长年保持逆差,吃了大亏,因而挑起贸易战争,要求中国补偿损失。 本文将会通过深入分析,看看美国这一来由是否成立。假如成立,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假如不成立,隐藏在美国这一借口之下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 二.中美贸易战始末2017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向美国商务部递交了一份总统备忘录,此中写道: 在知识产权、创新以及科技方面,中国执行的法律、政策以及采取的举措,可能鼓励大概要求美国企业向中国的公司转让技术和知识产权,这可能会对美国的经济利益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法律、政策和举措,可能涉及限定美国出口,剥夺美国公民因为创新而应该获取的报酬,把美国的工作机会转移到中国,导致美国产生贸易逆差,破坏美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在备忘录中,特朗普要求美国商务部立刻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调查。调查的表面目的,是分析美国从国外进口的钢铁和铝材两种商品,有没有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调查的真实目的,则是为之后专门针对中国的调查做铺垫。这次调查,就是当年著名的232调查。 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是美国政府于1962年编纂并于当年10月11日通过的法案,英文全称叫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1962。 下图就是法案首页内容,好让大家有个感性认识。下图红框标出的小字就是该法案的英文全称。 当年美国通过这一法案,是为保护贸易利益不受损害。 1962年时,世界贸易组织尚未成立,不同主权国家的大量贸易纠纷,缺少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出面裁决。 各国为了国内国际贸易纠纷有法可依,纷纷出台了本国的贸易法。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该法案出台后,仅在1979年和1982年被援引过。 随着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各国有了一个超越国家的国际组织专门负责处理国际贸易纠纷。因此,1982年以后,美国就再未援引过这部法律。一旦与其他国家出现贸易纠纷,往往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裁决。 中美贸易战开打后,美国再次援引这一法律,从而打破了36年未援引的记录。 特朗普要求美国商务部根据该法案第232条进行调查,我们自然需要知道该条内容是什么。 下图就是这一条款全部内容,大家有个一般认识即可,我已做了归纳。 大致来说,该条要求美国应急计划办公室主任,一旦发现美国进口商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就有义务上报总统。总统有权裁定这些商品是否真的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 假如是,总统就会要求继续调查,进而使用关税大概克制进口等手段,淘汰大概终止这些商品进口。假如否,那就维持进口不变。 美国应急计划办公室在1973年7月1日被撤销了。因此特朗普就将这些工作交给了美国商务部处理。 下图是第232条的完备译文,我标红了重点。大家假如有兴趣,可以细致看看。 大致了解该条内容后,我们就会明白,特朗普当年启动这一调查,就是为了研究美国进口商品是否威胁到了国家安全。 美国商务部接到特朗普的要求后,仅用四天就完成了232调查,可谓神速。 当然,这个调查极大概率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实际调查早在暗中进行,并且早已结束。 232调查效果认为,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已经危害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因此,2017年8月18日,美国政府又立刻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启动调查。 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英文全称是TheTrade Act of 1974,也是一部保护美国贸易和经济不受其他国家危害的法律。下图是该法案首页。 例如,该法案第201条,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美国产业工人就业和收入情况。 假如发现工人收入下滑是由进口所致,就会建议美国政府采取步伐,比如提高关税大概限定进口来改变局面。 我们重要来看301条。该条内容概括就是:美国政府授权总统采取一切得当手段,包括关税大概非关税手段,消除国外任何违背国际贸易协定的贸易政策,进而消除这些政策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且美国政府并不需要世界贸易组织授权就能落实这一条款。 说到这里,很明白了。美国针对中国启动232调查和301调查,表面目的是想看看中国在和美国做生意时,有没有损害美国经济利益。 但是注意,我这里说,这些只是美国人的表面目的。 具体来看,301调查涉及方面很多。 比如,被调查方是否利用各种手段,包括通过含糊其辞的大概秘密的许可、开办合资企业的要求、外资权益限定等方式,干涉美国公司运作,强迫美国企业转移技术。 又如,被调查方是否通过发放牌照以及技术协商等方式,迫使美国企业放松对于某些技术的控制,是否通过非市场手段要求美国企业转让技术。 再如,被调查方是否直接大概帮助一些公司,通过系统投资并购手段,收买美国公司及其资产,以获取先辈技术和知识产权,谋求大规模的技术转移。 举个例子。甲国有项技术乙国没有,但是乙国不想自己研发,既累,本钱也高,还有可能研发失败,所以就想学习甲国这项技术。 但是因为这项技术非常厉害,甲国不愿意教,所以乙国就开始想其它办法。比如暗中允许甲国公司来到乙国投资建厂,同时给予优惠,比如减免税收,但条件是公司必须要把技术教给乙国。 必然会有公司经受不住利益诱惑,允许这笔交易。 但是对于甲国政府来说,他并不愿看到这种交易,因为危害到了他的国家安全。 假如经过调查,美国政府认定我们存在上述行为,就会采取限定步伐。 完备的301调查报告长达两百多页,下图列出了报告目录。 调查没过多久,美国就采取了限定步伐。 2018年2月14日,美国启动对华301调查半年后,公布对进口自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倾销税。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就是下面这类东西。 2018年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的铝箔产品厂商征收48.64%至106.09%的反倾销税,和17.14%至80.97%的反补贴税。 三.何谓倾销、反倾销、关税?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必须先搞明白,何谓倾销与反倾销税。 倾销是指:某国在国外市场上,对同类产品收取低于产品正常价格的行为。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中第2.1条规定:假如一件产品从一国出口至另一国时的价格,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格,则该价格就被认定为倾销价格,使用该价格出口就被认定为倾销。 举个例子。假设美国生产了一批苹果电脑,每台正常价格1000美元。1美元兑换7元,则1000美元等于7000元。 大家可能会问,为何一台电脑售价1000美元才是正常价格。实际上,这个价格不是人为设定的,而是在政府完全不干预市场的理想情况下,根据商品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和供需关系,自然形成的。 接着,中国进口了这批电脑,每台按照正常价格1000美元成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没有对华倾销,而是在正常销售。 当然,假如这些电脑想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还要稍微加点价格,即每台电脑的运费、保险费、关税、中国经销商的利润和中国征收的商品税。 比如,假设每台电脑运费10美元(70元),保险费5美元(35元),设置10%的进口关税(710元),中国经销商的利润占成交价(7000元)的5%(350元),每台电脑还需要上缴给国家5%的商品税(350元)。这样,当电脑终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时,其售价就是8515元。 这个价格,对于许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些贵,他们可能会去选择相对便宜的国产电脑(假设国产电脑售价6000元)。 假如某人买了一台电脑,他将支付8515元并且得到电脑。商家收到钱后,商家本人获得350元利润,国家获得1060元税收(此中包括710元关税和350元商品税),剩下7105元(1015美元)归美国所有。 至此,一切都没问题。 但是,苹果公司突然改变策略,不再以每台1000美元出口,而是压到每台700美元(4900元)。 当运费、保险费、关税、中国经销商的利润和国家收取的商品税不变时,售价将会降至5995元。 假如美国真这么做,苹果电脑在中国的销量必然暴增。因为许多过去不愿意花8515元购买的人,现在会为5995元买单。 美国这种行为,就叫倾销。 它以远远低于正常价格(1000美元)的价格(700美元)向中国销售电脑,必然严重打击国产电脑销量。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做对美国企业有何好处呢,毕竟压低价格,赚得也就少了。 的确如此。 然而倾销可以增加销量。虽然每台电脑收入下降了,但是所有电脑收入总和大大增加了。 例如,每台电脑售价1000美元时,可以卖出100台,总收入10万美元。售价700美元时,因为便宜,卖出了1000台,总收入就会高达70万美元,是前者的7倍。 有时商家为了扩大市场,还会专做赔本买卖。 假设其它条件不变,每台电脑本钱600美元,售价被压到了500美元。这意味着苹果公司每卖一台电脑,不但没有利润,还要倒贴100美元。假如这么做了,他就是在扩大倾销。 因为过去为了抢占市场,苹果公司只是压缩商品收入,现在为了扩大抢占市场,甚至不惜赔本倒贴。显然,这样必然更严重地挤压我国品牌生存空间。 大家可能会烦闷,苹果公司资产并非无限,总不至于不绝倒贴。 但是苹果公司背后站着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并不缺钱,完全可以借钱让其倒贴。即便美国政府没有钱了,他还可以发行债券,向美国民众和其他国家民众借钱倒贴苹果公司。 大家没有看错,美国政府完全可以动用中国公民购买美国国债时的资金,补贴苹果公司对华倾销,抢占中国市场。假如美国政府这么做了,就叫政府干预市场。 当今全球竞争,早已不是企业竞争,而是国家竞争。企业只是代表国家展开竞争而已。比如华为,比如TikTok。 因此,贸易倾销实际就是企业通过压缩利润甚至寻求政府补贴,不惜少挣甚至赔本,达到抢占市场并且获取巨额收益的目的。 既然霸占市场从而尽可能地获取收益才是目的,倾销只是手段,那么任何贸易倾销都不可能无限进行。 理论上讲,被倾销国(上例中国)若不反制,倾销国会不绝倾销到完全霸占对方市场为止。 一旦达到这个目的,倾销国就会露出獠牙,逐渐提升产品价格,使其回归正常状态,然后通过大量销售,获取大量利润。 到了这个阶段,企业就形成了市场垄断。 拥有垄断职位的企业,即便以超出正常价格的价格销售商品,也能包管销量和利润,从而最大限度获取收益。这才是倾销的终极目的。 理解倾销,反倾销税就会很好理解。它指被倾销国针对从倾销国进口的倾销商品所征收的税费。 在上例中,美国以低于正常价格(1000美元)30%的价格(700美元)对华倾销电脑。 假如中国经过调查认定究竟成立,就会针对每台电脑征收30%的反倾销税。 此时,电脑售价就不再是5995元,而是7496元。两者差值就是征收反倾销税的效果。 7496元这个价格怎样得出的呢,我们简朴计算一下。 每台电脑售价700美元(4900元),运费70元,保险费35元,共计5005元。 5005元乘以40%的税(此中10%正常关税,30%反倾销税),共计2001元。 中国经销商利润245元(成交价4900元的5%),国家商品税245元,共计490元。 电脑售价7496元等于上面三项之和。 售价上涨如此之多,销量必然下滑。 我们接着对比一下,中国征收30%反倾销税后,每台电脑收入去向如何。 假设某人买了一台电脑,他将支付7496元,并且得到电脑。商家获得245元利润,国家获得2246元税收(包括500元关税、1501元反倾销税、245元商品税),剩下5006元(715美元)归美国所有。下表对比了这三种情况。 通过对比就能看出,三种情况各方利弊得失。 首先,苹果公司对华倾销之前,每台电脑能挣1015美元。倾销之后,每台电脑能挣715美元。 假如中国没有征收反倾销税,苹果公司就能通过少挣300美元,换取中国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从短期看,对苹果公司不利。因为苹果公司每台电脑少挣300美元。 对我国税收不利,因为我国每台电脑少收315元税。 对我国消费者有利,因为消费者现在只需要花5995元就能买到一台电脑,而在美国没有倾销之前,要花8515元。 但是从恒久看,对苹果公司极为有利,因为苹果公司通过每台少挣300美元,换取进而垄断巨大中国市场,到那时候只要抬高价格,就能轻易弥补损失。 对我国税收有利,因为只要后期苹果公司抬高价格,就需要向我国上缴更多的税。 对我国消费者极为不利,一旦苹果公司垄断中国市场,就可以将电脑价格抬到正常价格以上,那时我国消费者只有两个选择:大概不用苹果电脑,大概以比8515元更高的价格购买苹果电脑。 假如中国征收30%反倾销税,那么苹果公司企图通过少挣300美元从而换取中国市场,就会大打折扣。原因上文说过,在这种情况下,每台电脑售价仍然高达7496元,这个价格相对8515元并不具有很大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从短期看,对苹果公司不利。因为苹果公司既降低了每台电脑售价,又很难扩大中国市场。 对我国消费者不利,因为消费者虽然不再需要耗费8515元购买一台电脑,但还是要付出7496元。 对我国税收有利。 由于征收了反倾销税,我国可以对每台电脑征收高达2246元的税,这既比美国对华倾销,但是中国没有征收反倾销税时的税收总价(745元)要高,也比美国对华正常出口时的税收总价(1060元)要高。 从恒久看,对苹果公司不利。由于中国征收反倾销税,苹果公司绝无可能不绝倾销。它要么停止倾销,将价格调回每台1000美元的正常价格,这意味着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没有扩大中国市场,反而白白损失倾销期间大量收入。 它要么退出中国市场,这样它的损失更大。不但没有扩大市场,反而丢了地盘。 对我国税收不利。假如苹果公司调回正常价格,我国税收没有影响。假如苹果公司退出中国市场,就会导致我国失去这笔税收。 对我国消费者不利。假如苹果公司调回正常价格,消费者还是需要支付8515元购买电脑。假如苹果公司一连倾销,消费者就需要支付7496元。假如苹果公司退出中国市场,消费者就失去了体验好产品的机会。 因此,征收反倾销税,从短期看,消费者和商家都会受到损失,国家可以多收一点税;从恒久看,各方利益都要受损,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倾销和反倾销税的本质,就是在短期内,以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使少数人的利益得到保障的一种损人利己的手段。 现在我们搞明白了倾销和反倾销税的内涵。 反倾销税和关税的本质一样:都是通过增加进口商品价格,打击进口商品销量,从而保住国内市场。 但是两者形式不同:反倾销税针对特定倾销商品和倾销比例进行设置。关税没有这些限定,一国政府可以针对任何进口商品设置关税,无论商品有无倾销行为。 四.何谓贸易顺差、贸易逆差?美国通过2018年2月14日和27日针对中国的两次试探性征税后,于3月22日发动了第一波大规模进攻。 这一日,特朗普签署了另一份总统备忘录,公布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涉及600亿美元商品。 下图是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在交际媒体X上发布的对华征收关税信息。 翻译一下:作为候选人,我承诺,假如我当选,我将使用一切合法手段打击不公平贸易,保护美国工人,并捍卫我们国家的安全。今天,我们又采取了关键一步,来履行这一承诺。 关键一步,就是公布对华征收关税。 2018年3月23日,我国立刻展开了反击。商务部发布了拟对进口自美国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的消息,以均衡因美国对华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给中国带来的损失。中国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产自美国的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别的100多种商品加征关税。 2018年4月2日,中国又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对华加征关税商品明细。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1333项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 我国针锋相对。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和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 2018年4月5日,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对价值1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2018年4月1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冷拔机器管的反倾销调查效果,裁定中国企业张家港华程进出口有限公司对美国的倾销幅度为44.92%,江苏宏亿钢管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对美国的倾销幅度为186.89%。涉及金额2940万美元。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公布,因为违背美国政府禁令,向伊朗等国出口产品,复兴通讯将被克制从美国市场购买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 2018年4月17日,我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初步认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对华倾销行为,决定自4月18日起征收178.6%的反倾销税。 2018年4月18日,美国商务部开展新的调查,以确定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钢轮产品是否存在倾销,以及中国生产商是否接受了不公平补贴。 2018年4月19日,我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征收反倾销税。 2018年5月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聚四氟乙烯树脂反倾销调查效果,裁定我国企业对美国倾销幅度最高达到208.16%,涉及金额2460万美元。 我在下表枚举了中美贸易战开打后美国对华加征四轮关税大致情况。 假如大家想看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的详细时间表和事件发展,可以参考《中美贸易战时间表》。 至此,我们已经搞明白了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一些手段及其原理。接着我们回到文章开篇谁人问题,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什么。 正如开篇所说,美国的解释是:中国在与美国双边贸易中,长年保持顺差,美国则长年保持逆差,吃了大亏。 我们分析一下,看看美国这一来由是否站得住脚。同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他国出口的贸易总额,大于从他国进口的贸易总额。 通俗地说:一国卖给他国的货物,多于该国从他国买进的货物。卖得多,买得少。 贸易逆差正好相反,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他国出口的贸易总额,小于从他国进口的贸易总额。 通俗地说:一国卖给他国的货物,少于该国从他国买进的货物。卖得少,买得多。 举个例子。2022年,中国向美国出口5775亿美元,从美国进口1769亿美元。 由于中国卖给美国的商品多于从美国买进的商品,中国就在中美贸易中保持贸易顺差,顺差额为5775亿美元减去1769亿美元,即4006亿美元。 我们也可以说,美国在中美贸易中保持贸易逆差,逆差额也是4006亿美元。 顺差这两个字实际已经包含上述意思。顺差的差字,描述的是两国贸易差额。顺差的顺字,描述的是出口大于进口。逆差也是一样。 那么为何要用顺逆两个字呢,因为当甲国对乙国保持顺差时,甲国的钱增加了。当甲国对乙国保持逆差时,甲国的钱淘汰了。 比如,2022年,中国卖给美国5775亿美元商品,这意味着5775亿美元从美国流向中国。 同时,中国从美国购买了1769亿美元商品,这意味着1769亿美元从中国流向美国。 两者综合,2022年共有4006亿美元从美国流向中国。这等于说,中国从美国净挣4006亿美元。 实际上,从1986年到2023年,中国对美国不绝处于贸易顺差。 下表一是1985年到2023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表二是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可以看到,前者不绝远远大于后者。 下表是1985年到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情况。图中美国对华进口曲线和出口曲线围成的红色区域,表示这一时期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下表详细列出了1999年到2018年由美国和中国分别统计的中美货物贸易情况。表中红框内部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额。比如,第一行的-68.7表示1999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687亿美元。表中绿框内部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比如,第一行的22.4表示1999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224亿美元。理论上讲,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额应该正好等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但是下表这两个值分别为687亿美元和224亿美元,差距很大。这是中美两国统计方法不同所致。 但是这点并不紧张。紧张的是,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统计,从1999年到2018年,中国对美国都保持着贸易顺差,美国对中国都保持着贸易逆差。 综上,假如仅从中美贸易来看,从1985年到2023年,大量美国资源的确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大概说,中美做了28年生意,中国从美国挣的钱的确要比美国从中国挣的多。这样来看,似乎美国给出的来由站得住脚。 五.中国从美国赚取的部分贸易顺差会流回美国但这就把美国想得太天真了。因为中国从美国挣来的钱,最后还会流回美国,帮助美国稳定经济。 为了说明这点,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一家美国公司要从一家中国公司进口一批服装,进口总价100万美元(700万元。设定1美元兑换7元),这个过程如下。 美国公司支付中国公司100万美元,中国公司将货物发往美国。 中国公司收到钱后,由于中国无法流通美元,这家公司必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将这笔钱换成700万元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100万美元从中国公司流向商业银行,700万元从商业银行流向公司。 商业银行收到100万美元后,也不会留在手里,而是将其交给我国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收到100万美元后,等于得到一笔价值100万美元的资产。 为了均衡资产负债表,必须对应增发700万元人民币(这700万类似负债,专业名称叫做外汇占款),再将这增发的700万元人民币交给商业银行。 在这个过程中,100万美元从商业银行流向中央银行,700万元从中央银行流向商业银行。 进入中央银行的100万美元资产,自动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即我国货币当局资产。 下表是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项目。此中,外汇是国外资产中的一项。 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外汇(3.09万亿美元)占总资产(6.20万亿美元)的49.9%,是资产端中占比最高的一项。 因此,中国每年通过中美贸易顺差赚来的钱,都以这种方式,成了我国外汇储备。 我国外汇储备(3.09万亿美元)占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7.89万亿美元)的17.3%,十分巨大。 这3.0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就是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双边贸易期间,赚取的资产。 我国怎么处理这笔巨额外汇储备呢,显然不会放在那里。 目前,一国外汇储备有三个用途:国内企业进行国际结算;不同国家国际援助和国际结算;稳定汇率。 我国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国内企业进行国际结算。比如,某家中国公司要向美国公司购买一批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依然设定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 但是这家公司不能直接将人民币支付给美国公司,因为人民币在美国市场上无法流通,只能支付美元。 因此,这家公司会拿700万元,向中国某家商业银行提出兑换100万美元的申请。 我国商业银行接到申请后,会向中央银行提交申请。中央银行接到申请后,会从我国外汇储备中取出100万美元。这相当于央行外汇资产淘汰100万美元。为了均衡资产负债表,必须也让负债(即发行的货币)淘汰100万美元(700万元人民币)。 央行会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国市场上收回700万元人民币(这700万元人民币是当初中国从美国赚取100万美元时央行对应增发的),而商业银行这700万元是从中国公司那里来的。 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公司的700万元首先流向商业银行,接着流向中央银行(到这一步就相当于中央银行收回了在社会流通的700万元);同时,中央银行的100万美元外汇,首先流向商业银行,接着流向中国公司,最后流向美国公司。 除了用于国内企业进行国际结算,我国外汇储备还可用来援助国外大概进行国家层面国际结算。 比如,假如我国援助某个非洲国家,就不可能援助人民币,而要援助美元;假如我国要从国外购买客机,也要通过美元结算。过程都和用途一类似。 我国外汇储备,还可用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当人民币有贬值压力时,我国可以通过抛售外汇,买进人民币,使人民币升值。 外汇储备只有以上三个用途,当这三个用途满足以后,还会剩下许多外汇。这些外汇假如不加利用,只是放在那里,就会贬值。 因此,国家必然会用这些外汇投资。当今世界收益率高、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投资项目,只有美国国债。 从收益率看,美国国债收益率远远高于普通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和各国国债收益率。 下表分别显示了从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间美国2年、5年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革趋势。 可以看出无论短期国债还是恒久国债,收益率都相当可观。比如,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2年10月、2023年3月和7月,都突破了4%,创下过去16年来新高。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变革趋势 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变革趋势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革趋势 美国国债收益率要远远高于普通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比如下表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美国国债收益率要远远高于这些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中国农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 中国工商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 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 下表显示了中国和美国不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美国国债收益率也要高于中国国债收益率。 美国国债不但收益率高,流动性也强。这是其他国家债券不具备的优势。 假如一国国债仅仅收益率高,流动性却不强,就会造成很多麻烦。 例如,我国政府需要定期并且及时使用美元,偿还外国政府和外国银行的贷款本息,这些日常性的拨付需求,要求我国所持国外金融资产能够随时交割和变现。在这方面,美国国债是最优选择。 美国国债一级市场虽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冲击,但是需求依然比力充沛,流动性也依然较高。 比如,重要期限(2年、5年、10年)美国国债竞标倍数月平均值不绝高于2。这说明投资者(比如中国)依然在追求美国国债的高收益和较高稳定性(尤其是短期资产)。 美国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可以通过日均成交率来衡量。日均成交率高通常就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好。 2008年金融危机前,该数据不绝保持在12%左右的高位。金融危机后,该数据下滑至不到6%,客岁7月跌到汗青低点2.77%。虽然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但是依旧相对稳定。 美国国债除了收益率高、流动性强,安全性也有保障。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稳定和金融安全的紧张保障。 因此,动用外汇储备投资,目的并不但是获取高收益,而是要在收益率、流动性和安全性上达到均衡。所以我国不会动用外汇投资美国股票市场大概美国房地产市场这些高风险投资标的。 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是全球三大投资者信用评级机构。他们针对全球各国政府主权信用定期评级。信用评级越高说明该国主权信用越好,投资该国国债越安全。 美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恒久以来位于全球第一梯队。 近些年来受到金融危机和疫情影响,标准普尔于2011年8月5日将美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惠誉在2023年8月1日也将其从AAA下调至AA+,穆迪则在2023年11月10日将其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只管如此,由于美国综合实力强盛,国债市场规模巨大,美国国债市场目前仍是全球风险最小债券市场。 正是由于美国国债收益率高、流动性强而且安全性高,我国才会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共计持有8163亿美元美国国债,占外汇储备(3.09万亿美元)的26.4%。 相比之下,我国持有其他国家国债总和也只有美国国债的50%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拿出了一部分从中美贸易中赚来的钱,购买了美国国债。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8163亿美元资产流向美国政府。美国等价政府债券流向中国。 美国政府可以拿着这笔钱,发展美国经济。只要包管定期向我国偿还借贷本息即可。 因此,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相当于把我国从美国赚来的钱,再借给美国,帮助美国发展经济。 而且,由于美国并不需要一次偿还所有本息,可以分期偿还,这相当于美国用时间换取了发展机会。这与我们贷款买房道理一样,贷款买房正是通过期间(30年偿还本息)换取了住房资格(当下就能住上房子)。 这就是说,美国长年对华贸易逆差,绝非美国所哗闹的,吃了大亏。 美国并没吃亏,他们不绝在用我们的钱发展经济呢。 六.中国购买美国国债造成中国部分财产实质性地转移到美国然而,假如仅仅以为美国得了便宜还卖乖,明明自己没吃亏,却要指责中国占了他的便宜,那可就把美国想得太善良了。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不但能够帮助美国发展经济,还会导致我国财产发生实质性的转移。这场美国单方面发起的贸易战,看似是一场中美双输博弈,美国其实早已利用全球资源震荡和虹吸效应,血赚万亿美元。 即便美国按照本息偿还我国的钱,我国部分资产还是不可逆转地流向了美国。 同时,我国还帮美国政府偿还掉了部分真实债务。 美国才是真正占尽便宜。 想要搞清此中原理,需要了解铸币税这个概念。 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国家政府,享有货币发行面值减去货币发行本钱后,获取实际经济资源的权利。这部分由货币发行主体垄断性地享受的货币面值超出货币本钱的收益,就是铸币税。 比如,只有美国政府才能发行美元。发行面值100美元钞票的实际本钱,可能只有1美元。剩下99美元,就可以被美国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大概发放工资。这99美元就是美国政府占有的铸币税。 为何美国政府能够独享铸币税呢,因为美国政府有权发行美元。美国企业、人民以及外国政府、人民,都没这个权力。 当我们说只有美国政府能够发行美元,我们实际在说:一旦美国企业大概美国人民染指这项权利,立刻就会受到毁灭性的惩罚。相反,美国政府可以合法行使这项权力,因为任何群体都没力量克制美国政府这样做。 假如继续追问原因,答案就是美国政府把握着一切暴力,把握着军队、警察和法院,把握着长枪、大炮和导弹。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民手里没有这些物质力量。 那么,铸币税和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有何关系呢:一国政府发行国债和发行货币一样,都可以收取铸币税。 我国动用外汇购买美国国债时,也会被美国政府收取一定金额铸币税,即占有我国部分资源。我国部分资源会通过这种方式转移到美国政府口袋里。而且这笔被美国占有的资源,还能用来偿还美国真实债务。 对于这个问题的任何深入探讨,都会涉及专业经济学知识。比如,下面这个公式就是上面结论的数学表达式。 所以这些比力枯燥无聊,大家只要知道结论就可以了。 我们下面总结一下。 美国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来由是中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常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占了便宜。 但是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已经证明,这个来由完全站不住脚。因为中国动用这笔赚来的钱中的一部分,投资了美国国债市场,不但帮助美国发展了本国经济,导致我国部分财产转移到了美国,而且帮助美国政府清偿了他们自己欠下的部分债务。 所以,美国不但没有吃亏,而且占了很大便宜。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的来由站不住脚。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5A035N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