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军迷圈中有这样一句热梗,即“兔子的火力不敷恐惊症永远都治不好”。确实,纵观解放军几十年来的发展之路,对于火力的追求始终是一个优先程度极高的课题。就以中国陆军为例,在一个标准的机械化步兵连中,不光每个步兵班都配发有精确射手步枪和火箭筒,连内还编有一个专门的火力排。火力排会以重机枪、大口径狙击步枪、60毫米口径迫击炮和大口径重型火箭筒等,为全连提供尤为旺盛的火力增援。在全球全部国家的陆军中,这都堪称是顶配火力了。 不外,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却让不少人有些看不懂了。他们在评论区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些和手握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精确射手步枪、大口径狙击步枪、重机枪,以及背负着火箭筒等“武德充沛”的士兵们站在一起,却“只拿了一根棍子”的陆军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他们手中看似平平无奇的长棍,又是作何用途的呢?莫非这些士兵是要以“抄起棍子抡人”的方式作战吗? 好吧,虽然在某些方向上,一些解放军边防部队确实多以诸如关刀、狼牙棒和盾牌等冷兵器,与存在领土争议之国的边防部队相搏弈。没错,说的就是你,前几天被巴基斯坦胖揍了一顿的印度。但从节目中出现的手握长棍的解放军来看,他们其实并不是以冷兵器作战的人员,手中的棍子并非被用来“抡人”。事实上,在解放军军语中,这种棍子的官方称谓是标杆,重要用于资助迫击炮等间瞄武器完成对准。 我们知道,迫击炮是一种尤为适合打击隐蔽物后方目标的火炮,炮弹发射后会飞出去一个高高的抛物线,然后落地爆炸。然而,正因为适合打击隐蔽物后方的目标,导致迫击炮手偶然难以在可目视目标的情况下开火。即便获得了目标方位和射击诸元,往往也很难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命中目标。此时,诸如标杆这样的辅助对准装备就该出场了。 其具体使用方法为,在迫击炮炮位和目标之间的位置,以一前一后的方式至少插下两根标杆。迫击炮手利用对准镜前,先将数值归零,然后对准远处的那根标杆,获得一次诸元,再调解对准镜分划,对准近处的那根标杆,又获得一次诸元。结束利用后,迫击炮手即可较为正确地确认基准射向,进而以时间短、试射和调解诸元次数少且炮弹消耗量较少的方式,实现较为精准的炮击效果。 事实上,不光是中国,标杆这种看似简陋但却有着很强实用效果的辅助对准装备和间瞄方法,在美国等国的部队中也被广泛使用。而在一些野战条件下,如果手边缺乏标杆或与之相类似的长棍,那远处的树木、电线杆和房屋边角线等,也可被临时用做标杆,以确定迫击炮的射向。如此一来,炮手接下来必要考虑的误差因素,基本就只有诸如风向和炮位与目标的高低差之类的了。 所以说,千万别小看几根简单的棍子,其也是迫击炮班重要的装备之一。在“兔子的火力不敷恐惊症”中,我们既要追求火力猛,也要追求打得准。唯有这样,才气在对抗任何潜在对手时立于不败之地。没拿枪也没拿炮的解放军陆军士兵,同样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战斗力,是中国陆军机械化步兵部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5A05TX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