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两边宣布互降关税,为连续数年的商业摩擦暂时按下“暂停键”。随后,《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特朗普政府对华“让步”的内幕,指出其妥协是国内选民压力和经济困境的结果,而中国通过精准反制和战略定力乐成应对了美国的极限施压。更让人关注的是,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的预测再次被验证,他在当天就明白指出,特朗普迫切需要一份商业协议来应对国内政治危机。 中美商业战的起因与演变中美商业战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商业不平衡”和“知识产权掩护”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迫使中国在商业会商中让步。关税政策不仅旨在缩小商业逆差,还被寄盼望于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特朗普为何最终对华让步?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在国内引发了严峻的经济问题。以洛杉矶港为例,这一港口有三分之一的运输业务因关税冲击陷入停滞。船埠工人、卡车司机等蓝领群体收入锐减,而这些人正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 经济困境导致特朗普的支持率急剧下滑。根据最新的数据,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3%,差评53%,对共和党在2026年中期推举的远景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声音。多位共和党议员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认为其损害了美国经济和党的政治利益。《纽约时报》援引共和党战略家道格·海伊的话称:“关税政策正在反噬特朗普的政治根基。” 中国的反制策略:精准与多边并举中国是环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占据环球90%的稀土精粹产能。稀土是制造高端电子产品和军工设备的重要原材料,例如每架F-35战斗机需要400公斤稀土材料。2023年,中国宣布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直接打击了美国军工产业的供应链。这一举措不仅令美国军工企业面对原材料短缺,也给特朗普政府带来更大的压力。 中国通过多边合作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施压本领。欧盟重启与中国的经济对话,东盟加快与中国的自由商业协定会商,日本等国拒绝与中国脱钩。这些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削弱了美国在环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未来:环球化与博弈的走向此次中美商业战的结果表明,单边主义的经济霸凌在环球化时代注定难以为继。正如德国《商报》评论所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非但没有击倒中国,反而让世界看到美国的虚弱。”未来,任何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实现经济霸权的行为,都将面对环球化趋势的反噬。 只管此次中美达成了关税互降协议,但两边关系的复杂性并未因此消解。商业问题之外的科技竞争、地缘政治博弈等议题,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新焦点。 这场商业战为环球经济提供了重要启示:合作与共赢是唯一可连续的选择。中国通过精准反制和多边合作,展现了强盛的经济韧性,而美国的关税政策则暴露了其短视性。未来,环球化配景下的经济利益平衡将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 结语特朗普对华让步的背后,是一场经济与政治、单边与多边的复杂博弈。选民压力和经济困境迫使特朗普妥协,而中国通过精准反制和战略定力赢得了主动权。这场商业战的结果再次证明,在环球化的历史潮流面前,单边主义的霸权逻辑注定失败,而合作与共赢才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6A044J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