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20多年,正式研发于2004年的俄罗斯新一代大型预警机项目A-100,好像终于还是走不下去了…… 尽管尚未得到俄官方的证实,但俄罗斯国内多个信源均表示,新型预警机A-100的研制工作已经中断,该项目很大概将迎来下马的结果。而对于努力试图维持住“战略空军”装备体系的俄罗斯空天军来说,一旦无法如期获得新一代大型预警机,那必将是个不小的遗憾,甚至会对俄罗斯的国土战略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我们知道,A-100的研发进程不停颇为坎坷,主要问题倒不是在身为载机平台的伊尔-476运输机这里,而是在于雷达。按照计划,俄方准备在A-100的身上使用理念和技术都相当先辈的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对于电子工业水平尤为低下的俄罗斯来说,这无疑是个大大超出自身实力上限、乃至可用“不大概实现”来形容的事情。2022年2月,在俄乌辩论爆发前夕,A-100原型机才首次在试飞中开启了雷达,此时距离该机启动研发,已经过去了18年之久。 然而,受2016年的“克里米亚变乱”和2022年俄乌辩论爆发的影响,西方国家基本完全中断了与俄罗斯的直接贸易往来,俄方昔日可从西方国家手中买到的诸多精密电子元件,瞬间就被断供了。而问题在于,时至今日,俄罗斯电子工业都难以自行生产出精密的军用级别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甚至连标准低得多的民用级别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都拿不出来,这一下子就让A-100预警机的后续研制和量产陷入了逆境…… 现在看来,排除掉已不再升空执行任务,主要用作“器官捐献者”的A-50M预警机,以及在俄乌辩论中损失的2架A-50U预警机,俄空天军预警机队伍现役可用状态下的预警机,仅为7架A-50U。偌大的俄罗斯领空,就靠这7架整体性能一样平常、特别是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还处于上一个时代的A-50U来苦苦支撑。如若A-100项目真的不得不下马,那其不仅意味着俄罗斯在大型预警机这种战略级别大飞机方面恐将出现空白,更大概让国土战略防御体系出现一个巨大的漏洞。 于是问题就来了,在美西方国家于短时间内几乎不大概恢复精密元器件供应,且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搓”出合格的T/R组件的情况下,俄罗斯另有其他出路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那就是向中国寻求帮助。毕竟,中国已然是当之无愧的预警机强国和雷达强国,这一点想必早已毫无争议。 如果俄罗斯仍希望在大型战略预警机之路上走下去,那其可以尝试求购中国的大型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或者是购买高性能的T/R组件。而如果其认为大型战略预警机或相干的雷达系统过于昂贵,则可以走分布式技术路线,寻求综合性能相对弱一些,但单机价格便宜,适于扩大装备规模并部署到多个方向的中小型预警机,如中国外贸型中型预警机空警-500E。基本上,只要俄方提出相干需求并谈妥价格和付款方式,那由中国为其提供外贸型预警机或外贸型机载相控阵雷达,就不是不大概的事情。 当然,考虑到此类装备的价格并不便宜,以及俄罗斯的财政状态依然难称理想,或许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以物易物”的易货贸易方式,同俄罗斯完成各取所需式的物物互换。那么,有大概被用于互换中国先辈预警机或相控阵雷达的俄方上风技术和产品,会是什么呢?仔细想一想好像并不多,大概也就只剩核潜艇技术了吧?总之,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如果俄罗斯不想在未来陷入彻底丧失战略空中预警能力的艰难境地,那及时地向中国寻求帮助,大概就是唯一的可行之路了。这是有且仅有的大概性,岂论莫斯科方面是否愿意承认……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0A07F5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