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没登机访华,96小时内美对中国连发三道威胁,中国外汇储备生变! 2025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结束对海湾国家的访问后,突然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他有意访问中国,并称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然而,在他还未登机访华的短短96小时内,美国却连续对中国发出三道威胁。这一系列举动不但让外界质疑特朗普访华的诚意,也给中美关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首先,特朗普在中东访问期间公开宣称,他已经“掐灭了海湾国家靠拢中国的心思”。这一言论直接干涉了他国的交际自主权,表现出美国试图通过削弱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来巩固自身地位。这种举动不但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也让人质疑特朗普所谓“访华”背后的真实动机。 其次,美国公布将对许多贸易同伴设定新的关税税率。这种策略试图制造“囚徒困境”,逼迫各国妥协,以集中资源对付中国。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威胁难以奏效。中国率先反制美国的关税政策,鼓舞了其他国家的抵抗意志,连美国的盟友日本都未选择妥协。这让特朗普的关税策略陷入了尴尬田地。 最后,美国废除了拜登时期的《人工智能扩散法案》,并推出力度更强的管制措施,试图阻止全球购买中国芯片,以打击中国的技能产业。然而,中国芯片产业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特朗普想通过单方面政策打压中国芯片产业,恐怕难以实现。 在这一系列威胁的背景下,特朗普是否真心希望改善中美关系,还是仅仅利用“访华”作为政治工具?答案好像已经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发生了重要变革。据美国财务部数据表现,本年3月,中国减持了189亿美元美债,持有美债总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跌至第三位,英国则超越中国成为第二大美债持有国。为什么中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两种主要解读。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减持美债是为了向美国施压,增长其经济压力。但更合理的解释是,中国为了规避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稳固性,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这种调整不但是保护自身经济稳固的须要措施,也大概预示着中美经济关系的进一步脱钩。 特朗普的言论与行动暴露了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不停采取打压措施。这种矛盾举动让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的外汇调整与技能领域的竞争,将成为未来中美博弈的核心。全球经济和国际秩序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深远影响。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0A0474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