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线战局的恶化,乌军内部矛盾加剧,一些本应在军内处理的问题都摆到了明面上来,以至于造成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这种矛盾冲突既体如今乌军一些基层军官对乌军总部公开表达不满,同时也有乌军总部为整肃军纪而处理的一批指挥官。 乌军第59突击旅旅长博格丹·舍夫丘克中校就是近来被撤职的指挥官之一,原因是与乌军总部的下令背道而驰。 第59突击旅,原为乌军的第59摩步旅;这个旅是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时,在南部地带的唯一正规旅,所以自然没能顶住俄军的进攻,在极短时间内就丢掉了赫尔松。 到战线稳定之后,第59摩步旅得到整补继承参战,尤其是后来调往顿涅茨克正面战场。 博格丹·舍夫丘克中校在2024年2月就任该旅旅长,此后跟对面的顿军第9摩步旅血战五一村,所部在作战期间遭受了巨大损失。 虽然该旅在上报歼敌数据时极为夸张(曾宣称6月、7月两个月的作战就“击毙”俄军5260人,战报注水程度只有亚速第3突击旅堪为一战),但乌军总部显然没有那么好忽悠。 毕竟按照该旅战报所述,一个月就可杀伤对面俄军一个旅,而事实上在第59摩步旅对面的只有顿军第9摩步旅主力以及第110摩步旅的一部,折合也就一旅之众。 一个旅对一个旅,己方的阵地不断失守,而且报告上去的战损数倒是十分惊人,所以当时指责该旅旅长博格丹·舍夫丘克中校指挥不力,导致所部伤亡惨重的声浪很大,乌军还派了调查组下来。 不过博格丹·舍夫丘克中校的后台可能真不小,终极调查无疾而终,第59摩步旅被选中调往无人体系部队,成为了第59突击旅。 虽说是无人体系单位,但并不代表旅内真的“无人”。 改制之后的第59突击旅,重点是强化了无人机力量,扩编到了2个无人机营。 而在无人机营之外,还编有大量的突击部队,计有第2步兵营、第3步兵营;第10突击营、第11突击营、第108突击营(原达芬奇狼营分化)、Shkval特种营(囚徒兵)。 很显然,归入到所谓的“无人体系”部队后,这个第59突击旅的步兵力量并未得到弱化,反而还得到了加强。 在此之外,第59旅的坦克营、防空营、炮兵群等一应俱全。 虽说因为如今乌军重武器补充有困难,肯定是不满编的,但也就是一般状态。 因此与其说第59旅调往无人体系部队,倒不如说是强化了无人机和突击步兵之后的实验型部队。 这个旅编组完成后被调往红军城方向参战,不过现实的战绩比较一般;在无人机打击战果上不如“马扎尔之鸟”(第414无人机旅),在地面交战方面又不如第25空降旅、第425突击团等部。 那这次的旅长被撤职显然就跟战绩有关了。 按照乌克兰方面的报道,这次撤职并未经过乌军无人体系部队司令瓦迪姆·苏哈列夫斯基,而是由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亲自下令的;不过据乌方说法,舍夫丘克中校跟无人体系部队司令的关系也很紧张。 撤职的具体原因,按照舍夫丘克本人的说法是: 当时存在被包围的风险,所以我自行决定下令退却,而这令总统泽连斯基和总司令西尔斯基不满。 简单来说就是丢阵地了,而且是没有向上报告就自行退却。 从第59突击旅自身角度看,这是为了避免损失;而在乌军总部看来,当下正是关键时候,你竟然自行退却?你撤了友军怎么办?万一俄军乘隙连续突破,怎么办? 乌军此前历次大的失败都是因为某些部队换防出了问题,或者突然崩溃所致,因此就把舍夫丘克拿来祭旗了。 既然老旅长撤职了,那当然得有新旅长过来,而这位更是“重量级”。 新旅长名叫奥列克桑德尔·萨克,这哥们就是2023年乌军夏季大反攻时第47机步旅的旅长。 当时原定该旅主攻两三天拿下的罗博季涅,终极打了两个多月,还把战役、战略两级预备队都提前压上了,因为力量已经耗尽,终极乌军的大反攻归于失败。 仗打成这样子自然得有人背锅,所以“年轻有为”的萨克旅长就被撤职了;此后一直坐了一年多冷板凳,直到2024年11月才被重新启用为第53机步旅旅长,在克里米纳方向作战。 这个方向的乌军近来几个月也是被打得连连后撤,将萨克旅长再调回到第59突击旅显然也有深意;那就是萨克本人对于下令的贯彻还是比较到位的,你说攻就攻,你说守就守,虽然不肯定攻下,也不肯定守住,但起码听下令。 所以让萨克当第59突击旅旅长,不至于出现害怕损失而自行下令退却的情况。 目前乌军给下属部队下达的都是“坚定守住”的死下令,并无多少回旋余地;在西尔斯基看来,今天这个旅“回旋”下,来日诰日那个旅“回旋”下,这仗就没法打了。 眼看红军城方向俄军要来真的了,关键时候更不容下属各部有失,所以就出现了越级拿人的情况,也算是整肃军纪的一环。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1A03V4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