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军需工业副部长李亨先被列入追责名单。21日朝鲜清津造船厂发生了一起震惊国际的军事工业变乱。一艘新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在下水仪式中因操纵失误导致船体侧翻,船尾浸水,船首卡在船台上。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次工程变乱,更被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定性为“不可接受的严重犯恶行为”,直接将其提升为政治事件。变乱现场,金正恩亲身目睹了全过程,并就地要求必须在6月底之前完成修复,以确保劳动党八届十二中全会顺利召开。 变乱发生后,朝鲜迅速启动追责机制。22日,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被带走审查;短短两天后,又有三名高管被抓,包括总工程师姜正哲、船体总装车间主任韩京学和行政副厂长金勇鹤。25日,劳动党中央军需工业副部长李亨先也被列入追责名单,显示事件的范围已经从下层管理层扩大到高层决策层。这种快速且严厉的追责,反映了朝鲜内部管理体系的紧张局面,也凸显了这次变乱的政治敏感性。 然而,修复任务的技术难度让外界对朝鲜能否完成这一政治任务产生质疑。朝鲜官方表示,舰体底部没有破洞,右舷虽有刮削,但整体损伤较轻,专家判断只需三天扶正舰体,再用十天修复受损部分即可完成。然而,从最新卫星图像分析来看,舰体倾斜严重,部分浸水,下水滑道可能也已损坏。朝鲜造船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专业打捞设备和经验,如果贸然牵引,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伤,甚至拖垮现有基础设施。 在这一背景下,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技术和装备可能成为朝鲜完成修复任务的关键。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在海上打捞领域的气力早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4年,上海打捞局成功打捞韩国“世越号”沉船,采用“海底托底钢梁整体起浮技术”,展现了复杂工况下的作业能力。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振华30号”起重船最大起重量达1.2万吨,可以或许360度旋转,具备12个推进器,排水量达24万吨,是全球顶尖的海上打捞装备。这些技术和设备如果应用于朝鲜驱逐舰修复项目,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帮忙朝鲜完成这一修复任务的意义也不容忽视。首先,帮助朝鲜解决这次“政治工程”有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其次,中朝互助在技术领域的深化将进一步巩固两国的战略关系。虽然中国目前尚未对此事件表态,但从双方恒久密切的经济、工程和安全互助来看,如果朝鲜主动寻求技术支持,中方提供帮忙的可能性较高。 不过,即便有中国技术的支持,修复任务依然布满挑战。施工条件、船体变形程度、水下基础破损情况等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具备帮忙朝鲜完成任务的气力,而这也可能推动两国在工程和工业领域的互助更进一步。 这次变乱暴露了朝鲜军工体系的短板。恒久以来,朝鲜采取“闭门造舰”的模式,试图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军工自主化。然而,这种模式的技术和管理局限性已显现。驱逐舰下水失败给朝鲜军工体系敲响了警钟,也可能促使其未来在技术引进和管理改革方面做出改变。 接下来,事件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朝鲜能否在短时间内调集内部资源完成修复;二是是否会主动寻求外部帮忙,尤其是中国技术力量。如果中朝可以或许在这一事件中实现互助,不仅能解决驱逐舰的问题,也可能推动两国互助在工程、工业领域迈向更深层次。 这次变乱不仅是一次工程失误,更是一场政治风暴。朝鲜的修复任务能否按时完成,最终可能取决于内部资源调配和外部技术支持的联合。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7A08NX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