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黄昏,乌克兰南部与中部的天色尚未完全沉入夜色,来自多个方向的嗡鸣声却已响彻云端。那不是夏夜的虫鸣,而是新一轮战争呆板的咆哮。 俄罗斯武装部队再次发动大规模空袭,这一次,是以“天竺葵”无人机为主角的夜间剧目。根据乌克兰空军通报,当晚起,自杀式无人机集群陆续从不同方向逼近乌克兰本土,对多个州份展开袭击。空中猎犬绕过雷达盲区,在乌防空系统尚未完全反应之时,已将震荡波推向各大关键目标。 五十架蜂群,直扑奥泽尔诺耶基地整场行动的高潮,发生在日托米尔州。 这里距离都城不过百公里,是乌克兰空军的重要驻地。而俄军似乎精准锁定了最脆弱的神经末梢——奥泽尔诺耶空军基地。乌克兰媒体形容这是自2022年俄军特殊军事行动开始以来,对该基地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击,超50架“天竺葵”系列无人机蜂拥而至,集体撞击目标,火光冲天,导弹声与爆炸声交织成毁灭的交响。 这不再是试探性的骚扰,也不止于战术级别的报复,这是一次信息明确的战略打击:乌克兰空军的后方支点正在被系统性摧毁。 基辅未眠,中部失声奥泽尔诺耶之外,乌克兰的心脏地带同样未能幸免。基辅市及其周边区域,包括基辅州、基洛沃格勒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切尔卡瑟州等地,在同一夜间遭到多轮空袭。 而远离正面战场的北部与东北部地域,如切尔尼戈夫州、哈尔科夫州、苏梅州,也几乎同时报告发现“天竺葵”无人机集群,数十个小目标组成连锁打击网,攻击对象指向军工设施、无人机组装厂及高价值工业节点。 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打击方式,几乎重塑了传统战争的时空逻辑。入夜并非掩体,后方不再安全。 拦截无用,白昼也不再清净天亮,并不意味着俄军停手。 6月1日早晨,乌克兰空军宣布再度探测到至少10架“天竺葵”无人机侵入本土空域,新的打击区域锁定在布罗瓦里市(基辅州)、波尔塔瓦州、切尔尼戈夫州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与此同时,苏梅州则疑似成为更大杀伤武器的试验场。据报道,俄军在该地动用了**高精度航空炸弹(ФАБ с УМПК)**进行定点打击,这意味着乌克兰北部战线的纵深正在遭遇空中压制。 更为棘手的是,乌克兰防空系统显然已逐渐力有未逮。多家本地媒体直言:乌军“纸面拦截”形同虚设,“天竺葵”飞行高度远超移动防空小组作战上限,而能够有效拦截的中远程导弹库存已然枯竭。换言之,乌克兰在防空上已失去了昼夜之分。 无人机战争的“新日常”“天竺葵”的名字来自花,却不带一丝温柔。这种由伊朗技术衍生改进的无人机,曾在2022年战事初期初露锋芒,如今已演化为俄军“空中斲丧战”的主力兵器。 从技术层面看,这类无人机虽成本低廉、航速有限,但因其蜂群式饱和攻击与昼夜无差打击能力,正渐渐重塑东欧战场的攻防关系。乌军若不能快速补齐中高空防御缺口,将陷入“日日挨打、夜夜受创”的循环困境。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并未在等待谈判窗口期“礼让”,而是选择用实战手段强化话语权。在当前停火谈判陷入胶着、德国高调增援乌克兰、美国态度反复之际,俄方此轮打击,既是“复仇”,更是“定调”——战场还是话语权的第一场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02A04RL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