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帖子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特朗普突然中断 G7 峰会紧急返美,美国会否介入以伊冲突

2025-6-19 16:04| 发布者:admin| 查看:57| 评论:0

摘要:2025年6月16日,一枚伊朗弹道导弹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爆炸,打击波震碎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玻璃幕墙。美国驻以大使迈克赫卡比在声明中称,使馆仅遭受“轻微损坏”,但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驻中东交际

2025年6月16日,一枚伊朗弹道导弹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爆炸,打击波震碎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玻璃幕墙。美国驻以大使迈克赫卡比在声明中称,使馆仅遭受“轻微损坏”,但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驻中东交际设施首次遭伊朗直接攻击。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不仅将持续四天的以伊冲突推向新的高潮,更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在G7峰会期间的“戏剧性离场”,引发全球对美国是否将直接介入战争的激烈猜想。

使馆遇袭:以伊冲突升级的“美国坐标”

特拉维夫使馆的玻璃碎片背后,是以色列与伊朗军事对抗的全面失控。根据《消息周刊》报道,以色列于 6 月13日发动“崛起之狮”行动,对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圣城旅指挥部等120处目标发动空袭,伊朗则以370枚弹道导弹和数百架无人机报复,特拉维夫、海法等都会陷入火海。美国使馆受损事件,标志着冲突首次突破“代理人战争”的阈值——伊朗革命卫队在声明中称,袭击目标“以色列军事基础设施”,但导弹落点距使馆仅800米,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斥为“对美国的公然挑衅”。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的警告更添紧张:以色列对纳坦兹核设施的轰炸已导致地下离心机因断电受损,六氟化铀气体泄漏风险骤增。这一细节直指冲突的焦点矛盾:以色列以“制止伊朗拥核”为由发动先发制人打击,而伊朗则以“自卫”为名将战火延伸至美国势力范围。当美国交际设施成为战场坐标,特朗普当局的战略模糊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G7 离场谜局:特朗普的“生意业务艺术”与战争门槛

当地时间6月16日晚,特朗普提前结束G7峰会行程返回华盛顿,引发舆论哗然。法国总统马克龙透露,美方曾提出“停火提议”,但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否认此举与斡旋相关,称其原因“远比停火重要”。这种矛盾表述背后,是美国介入战争的三重逻辑博弈:

军事介入的“红线”设定

特朗普内阁的立场呈现明显分化。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曾暗示“不排除支援以色列”,但副总统万斯则公开反对“卷入中东无休止战争”。这种分歧在2025年6月16日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提出的《战争权力决议》中达到顶峰——该法案要求禁止美军未经国会授权对伊朗行动,直指特朗普在2020年刺杀苏莱曼尼的“先例”。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G7期间虽夸大“伊朗必须谈判”,但拒绝承诺“军事保护以色列”,其态度与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时的强硬形成反差。

经济与战略的成本测算

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航线成为关键变量。高盛分析表现,若伊朗封锁海峡,布伦特油价可能突破100 美元/桶,而以色列对南帕尔斯气田的轰炸已导致卡塔尔天然气供应中断。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表现,中东石油占美进口量的22%,油价每上涨10%,美国GDP增速将下降0.3%。特朗普在离场前特意提及“保护能源安全”,实则暗示美国介入的经济门槛——除非伊朗直接攻击美军基地或封锁航道,否则军事行动的经济代价难以承受。

国内政治的“跛脚困境”

2025年中期选举邻近,特朗普面临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极右翼“美国优先”派系反对介入,而传统鹰派如参议员格雷厄姆则呼吁“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更关键的是,民调表现62%的美国民众反对卷入中东战争,这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民意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在G7离场后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却绕过国会简报步伐,暴露其在“战争权力”上的宪政争议。

美国可能的介入路径:从“有限威慑”到“全面卷入”

尽管特朗普反复夸大“偏好生意业务而非战争”,但以伊冲突的失控可能迫使美国在三条路径中抉择:

代理人战争升级

美国可能扩大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如提供GBU-57钻地弹以摧毁伊朗福尔多地下核设施,或通过“铁穹”体系升级强化以色列防空。这种模式延续了 2024 年对乌克兰的支援逻辑,但需警惕伊朗通过胡塞武装、真主党等代理人报复美国在中东的30处军事基地。

经济与交际绞杀

特朗普当局可能联合欧盟强化对伊朗石油禁运,并推动联合国安剖析决议谴责伊朗“导弹恐怖主义”。但伊朗威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若核核查机制崩溃,美国将面临“要么军事打击、要么容忍拥核”的两难。

直接军事干预

这一选项的概率最低但风险最高。若伊朗导弹击中驻伊拉克美军基地,或以色列空袭德黑兰引发政权崩溃,美军可能以“保护侨民”为名发动有限空袭。但参考2022年俄乌战争的教训,特朗普当局更可能选择“武装威慑 + 经济制裁”的组合拳,而非地面部队介入。

了局猜想:

当特朗普的专机离开加拿大班夫机场时,机上携带的不仅是G7峰会的未决议程,更是美国中东战略的迁移转变点。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的“德黑兰复仇论”与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美国同谋论”,正在将冲突推向“非对称升级”的深渊。对特朗普而言,最优解或许是迫使双方回到谈判桌——正如其在G7离场前对媒体所说:“真正的结束不是停火,而是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

然而,历史经验表明,战争的逻辑每每超越“生意业务艺术”。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时,美国曾试图“武装双方”牟利,最终却陷入长达十年的中东泥潭。如今,美国驻特拉维夫使馆的玻璃碎片尚未清理完毕,而G7峰会会场的咖啡杯已冷却,留给世界的牵挂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能否在导弹与原油的硝烟中,划出一条避免战争的红线?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19A06DF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