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媒的报道,在72小时的时间中,台岛附近居然一架解放军军机都没见着,只看到了六艘军舰活动。说真话,这种不同寻常的安静,反而让台当局心里打起了鼓。他们很害怕,不知道大陆会不会突然来个大动作。 (解放军在台海活动) 于是,赖清德赶紧借着跟美方“窜访团”见面的机会,抛出了个“惊天”想法:美台之间所谓的联系,不如直接从军事采购转向“共同研发、生产军备”,成为一种“伙伴关系”。 赖清德的公开喊话,背后的心思怕是想要多找几根救命稻草。 为何赖清德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首先,可能还是因为解放军行动的问题。台当局疑心重重,认为现在的局势很不短冖,情势非常。这么一来,他们免不了要担心大陆随时可能有什么“大动作”。以是,赖清德觉得必须得进一步加强所谓“美台联系”,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保命”的唯一机会。 (赖清德) 其次,台当局自认为手里还有一些“王牌”,好比在全球供应链上,尤其是在F-35战机的合金材料,F-22战机的触控面板等这些高精尖技术领域,他们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话语权。 不仅如此,台军也在努力联合本土企业,发展无人机、无人艇的研发和生产。而赖当局更是把它们吹捧为与美军发展方向一致的东西,意图拉近台美之间的距离。 最后,这种所谓的共同生产和研发,实在是台当局对美方交出的一个“投名状”。赖清德发起由台当局出资进行大部分的研发和生产费用,这对于目前正被高额债务和财政预算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国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这看似“合则两利”的建议,背后却再次透露出一股台当局不惜“卖台”的味道。 (台湾研发的无人机) 类似的案例在台当局的操作下,真是一抓一大把。就拿前阵子的阿拉斯加永续能源会议来说吧,赖清德派出了官员参加,会上他们直言不讳地表示期待更进一步的合作计划,并且积极到场阿拉斯加天然气计划。 按照美方要求,台湾至少得出资100亿美元以上。有人说,这简直就是形同打单保护费。究竟这个计划是美国所有天然气计划中成本最高、回报最差的项目之一,可谓是最糟糕的一项投资。 为何美国非得让台当局和其他盟友来分担成本呢?归根结底,美国企业和政府不愿负担过高的成本、风险以及可能的损失,于是寻找其他的投资者作为“替死鬼”。日韩对此仍在观望,而台当局的态度却显得非常“干脆”,迅速签署了相关协议并承诺到场投资,这种火急的姿态,简直就是无底线跪美。 (美国阿拉斯加天然气项目) 不仅如此,还有件事令许多台湾人心里不是滋味,那就是台积电的逐步外迁。在过去,特朗普曾多次点名要台湾把芯片产业移至美国,否则台岛就要面临百分百的惩罚性关税。 对此,台当局根本不敢明着说一个“不”字,反倒是有意将“护台神山”台积电,“送给”美国。 现在,台积电及相关产业链正在逐步配合美国的建厂计划,导致岛内产业底子逐渐“流失”。在赖清德的大投资策略下,台湾对美投资的项目,不仅仅是半导体,还有电子、能源及石化等重要产业。而那些无法跟上这波浪潮的传统产业和农渔业,则只能在零关税和非关税贸易障碍被清除后,默默承受着随之而来的打击。 (台积电在美建厂) 这种“倚美谋独”的态度,不禁让人担心台湾的未来。产业链的外迁可能掏空了台湾的经济支柱,一旦美国的关税政策转向,这些曾经支撑台湾经济的产业,将面临被削弱甚至消亡的风险。这无疑是在“掏空”台湾,这种长期战略上的失误,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可以说,台当局的策略看似在构建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但内里却暗藏危险。这些年来,他们的做法往往是出于短期利益的考量,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各项政策都在迎合美方,却没有真正考虑到台岛内部的稳定和发展需求。 外貌上看,台当局通过外部势力为自己站台,实际上却使本来牢固的产业和社会结构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策略显然会带来安全隐患。美方无外乎就是把台湾当成“棋子”,台当局哪怕是付出再多,也都是无济于事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18A079G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