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美国出动轰炸机轰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将中东拉到了全面战役的边缘。 本来,很多人以为,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蛮横轰炸,善良的中国网友会一边倒地同情伊朗,支持伊朗。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中文网络中,却充满了对伊朗的讽刺! 这两天,“升旗外交”“雷声大雨点小”和“内部筛子”,已经成了伊朗的新标签。 险些所有人都认为,伊朗现在被炸成在这个样子,完满是咎由自取。 那么,伊朗口碑,是怎么在中国崩塌的? 1中伊外交史 说个冷知识,在中国建国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伊朗其实是和美国、以色列穿一条裤子的。 因为谁人时候是巴列维国王当政,凡事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中国和伊朗也没有建交。 一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回暖,伊朗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开始,巴列维出于抗苏的必要,挺器重对华关系,专门派了王后和首相访华,两国关系灵敏升温。 不过呢? 1978年,巴列维王权摇摇欲坠之际,中国领导人访问了伊朗,这被很多教士认为是在为国王站台。 所以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伊斯兰当局的报复立刻就来,不仅限定了中国外交活动,而且还出现了反对中国的游行。 一直到1984年,两国关系才算恢复。 不过等两国关系真正热络起来,还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 谁人时候中国对石油需求量激增,出于石油供给安全的角度也不能总指望俄罗斯、沙特这些国家,必须开辟一个新的石油进口渠道。 巧了,那时候伊朗正发愁国际制裁,家里有大量的石油卖不出去,二者一拍即合。 2002年3月17日,中伊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原油贸易长期协议》,正式建立了以石油为基础的外交框架。 今后20多年,石油合作,一直是双边关系的主题,也是两边的最大公约数。 伊朗得到的是制裁之中宝贵的石油出口时机,中国得到的是打折的廉价石油。 伊朗石油有多自制? 看一组数字就知道。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085亿吨石油,稳居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的第一名,平均价格是每吨4045元。 第二名是沙特,一共进口了7864万吨石油,平均价格是7027元。 第三名是从马来西亚改头换面的伊朗石油,一共7038万吨,平均价格是3851元。 你看,伊朗石油竟然比已经打折出售的俄罗斯石油还自制! 所以,伊朗一直是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把伊朗放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外交位置上。 别的,伊朗长期遭受美国及其盟友的严厉制裁和遏制,中国则面对美国在贸易、科技、地缘等全方位的竞争与围堵。 这使得两国在维护各自主权和发展利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语言和合作空间。 但是你发现没有? 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伊关系,并不稳固。 ——两国没有繁荣的民间贸易作为双边关系的基础(2024年贸易额才140亿美元)。 ——两国没有朝鲜、越南这种并肩作战的历史积淀与情感纽带。 ——两国在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差异巨大。 民间交往和文化理解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共鸣和情感认同,这导致两边民众(包括领导层)对相互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刻板印象层面。 两边之所以看起来关系还不错,其焦点驱动力始终是冷峻的地缘政治考量和现实利益交换而已。 说白了,中伊关系自始,便建立在一个脆弱且高度功利化的基础之上,上升空间有限。 这样一来,中伊关系,底色是石油贸易的各取所需和应对共同外部威胁的战术性协调,而非基于共同代价观或长远战略目标的深度缔盟。 这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建筑,缺乏坚实的地基。 当伊朗自身的行为开始损害其在中国眼中的“使用代价”和“可靠伙伴”形象时,伊朗形象的崩塌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2 伊朗的真相 其实吧,在一开始巴以辩论发作时,伊朗的形象是非常好的。 这和伊朗驻中国大使馆官方账号的运营人员的高水平有很大关系。 ——中国人看不惯美国和以色列的横行霸道。 那么这些账号就发布伊朗官方及其支持的反抗之弧的警告。 将本身包装成反抗以色列侵略、捍卫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领头羊”。 这种敢于向强权“亮剑”的姿态,恰恰契合了部分中国网民对于“不畏强权”英雄角色的期待。 无数网友涌入伊朗账号下表示支持。 ——中国人向来同情弱者,看不得别人受苦。 那么这些账号就发布加沙地带的惨状,被炸死的儿童等等。 这样一来,也就得到了中国人的广泛同情,那么连带着支持巴勒斯坦的伊朗,也成了正面形象。 ——中国人对于冲破外交孤立有心理需求。 那么这些账号就专门唱响“中俄伊大三角理论”,将本身包装成了中国“一带一起“上最可靠的盟友。 也正是如此,伊朗形象在中国民间舆论中灵敏升温,伊朗的口碑被推上了一个短暂时虚幻的巅峰。 许多中国人期待伊朗能成为撬动美国中东霸权体系的关键支点。 然而,国际政治的残酷性就在于,时间会剥去所有华丽的修辞外衣,暴露其真实的面目。 随着辩论的持续和局势的升级,伊朗当局在关键时候的诸多表现,与其塑造的强硬形象形成了鲜明且令人失望的对比。 其“成事不足”的底色暴露无遗,自然也就引发了中国网友的非常失望。 第一,斗争不坚决。 伟人曾经说过:“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也是被逼不得已了。” 这是中国人自建国以来,总结出的对美国的斗争履历。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怂,就是干,干到末了美国人没办法,才会跟你好好谈。 这一点,无论从抗美援朝,到安克雷奇,再到今年5月的贸易战,都已经无数次证明了。 但是呢?伊朗的脑回路却完全不一样。 伊朗吧,他们斗争归斗争,但奇怪的是,总寄盼望于本身的主动让步,来换取对手来放本身一马。 举个例子。 2020年初,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炸死了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然后在苏莱曼尼葬礼上又出现了踩踏事故。 如果民愤不能及时释放,将会导致伊朗政权的不稳。 所以,伊朗不得不对美军采取报复行动。 不过呢? 伊朗把报复行动提前告诉了伊拉克总理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然后迈赫迪转头就通知了以色列和美国。 结果就是,以色列和美国提前有了准备,伊朗在火箭弹和弹道导弹两个波次的打击以后,每以一个死的都没有。 同时伊朗宣布自卫行动已经结束,本国不寻求战役。 你看,这就是想报复敌人,但又怕真的把敌人打疼了,而故意做出来的报复秀。 无独有偶,2024年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被以色列炸了之后,伊朗又搞出了一次“表演式报复”。 一方面,袭击目标不是以色列本土,而是以色列本土之外通过侵略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土地上的空军军事基地。 150颗导弹以及几十架无人机干过去,结果以色列不但没有一兵一卒伤亡,甚至连这个空军基地的以色列飞机因为“提前起飞”而没有任何装备损失。 另一方面,袭击时间选择了周日,是环球资源市场休息的日子,所以周日发动袭击不会直接引发环球资源市场动荡。 特别是不会影响油价的动荡,生怕油价波动影响拜登的降通胀大业。 伊朗这种拿捏分寸的报复行动,其实恰恰暴露了伊朗色厉内荏的本质。 时间长了,谁还会怕他? 可能是正因为如此,以色列才看穿了伊朗的本质,在这次做出了针对伊朗军队高层的斩首行动。 可是伊朗哪怕这次被杀了那么多高官和科学家,连核设施都遇袭了,可是伊朗的报复行动呢? 仍旧是停留在城市里,不敢对以色列的军事基地发起攻击。 哪怕中国网友都涌入伊朗大使馆微博下支招应该先打军事基地,伊朗也是一点也不剖析。 不仅如此,伊朗还不断向外放话,说“只要核设施安全有保障,就愿意停火”。 还说之前跟美国的核谈判其实没停,还在进行中,指责以色列袭击就是为了搅黄谈判。 甚至有以色列媒体报道,伊朗已经去找阿曼和卡塔尔帮忙斡旋,想重启跟美国的核谈判,条件就是以色列必须先停手。 拜托,现在是在打仗啊!而且是你在占下风的时候啊! 就算和谈,最起码也要等以色列顶不住的时候再谈吧? 战场上都拿不到的东西,还想在谈判桌上拿到么? 第二,出卖盟友。 在国际博弈中,伊朗政权屡次展现出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战略信誉和盟友利益的短视行为。 比如反抗之弧。 很长时间里,伊朗作为“反抗之弧”的主要支持者,挑起了中东地区反美大旗。 但现实上呢? 无非是伊朗明白本身打不过美国和以色列,然后就在外面扶持一部分反抗力量,吸引美国和以色列的留意,本身也就安全了。 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这一手段可以说非常有效。 不过伴随伊朗新的亲西方当局上台,“反抗之弧”的斗争形势陡转直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哈马斯领袖辛瓦尔被炸死,真主党领导层被团灭,阿萨德政权倒台,只剩一个胡塞武装孤掌难鸣。 伊朗,一直无动于衷。 伊朗副总统贾瓦德·扎里夫甚至向西方人士表示,中东的“反抗之弧”与伊朗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平从伊朗的安排。 拜托! 是谁在境外拼死拼活流血流汗吸引美国以色列留意,减轻伊朗国防压力的? 是反抗之弧啊! 现在伊朗居然要划清界限了! 更可气的是,就在今年4月,胡塞武装遭到美军持续大规模轰炸、面对生死存亡庞大考验的关键时候,伊朗的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已机密撤离也门,跑了! 这不是出卖盟友是什么? 然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 伊朗顾问撤走后,美国数次对胡塞武装的袭击,都没能炸死胡塞武装的高层。 末了只能和胡塞武装达成协议,换取胡塞武装不袭击美国船只。 曾经暗杀一杀一个准的摩萨德呢?怎么不灵了? 是不是和伊朗军事顾问撤离也门有关系? 仔细盘算一下,还真有可能。 比如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这可是跟以色列打了30多年游击战、把小小的游击队发展成跨国政治军事巨头的牛人。 可是就是和伊朗顾问碰面时,被炸死了。 比如哈马斯领袖哈尼亚,人家在卡塔尔待了十几年都没事,结果呢? 去伊朗到场了总统就职仪式,就被炸死了。 还有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崩溃,也和伊朗有关系。 反对派刚打进阿勒颇,伊朗革命卫队就放弃了增援上来的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向后撤退,最终导致战局全面崩盘。 过后普京就不客气地指出,在叙利亚的4000名伊朗革命卫队根本就没有到场战斗,而是一头撤退进入俄罗斯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潜伏。 末了,俄罗斯一起掩护,出动大批伊尔76运输机,才把4000多名伊朗革命卫队成员送回伊朗。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伊朗是在故意本身拆毁反抗之弧,来换取美国在伊核谈判中的让步? 根据伊朗习惯性卖队友的习惯,很有可能。 我们还记得,从80年代开始,中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军火,还一直在帮助伊朗搞基建。 可是伊朗这些年是怎么回报中国的呢? 2014年,伊朗跟美国在谈判中,为了换取美国的让步,直接把68家中国公司与伊朗的能源通信交易记录给了美国。 其中清清楚楚列出了华为子公司Skycom卖给伊朗代价1.3亿欧元的电脑设备大单。 然后美国就以此为由头制裁华为,还指使加拿大把孟晚舟抓走关了两年。 伊朗连中国这样的背后大哥都敢出卖,更何况本身的小弟反抗之弧? 中国人是最讨厌叛徒的,对这样动不动就卖队友的国家,怎么会寄予盼望? 第三,消费苦难。 我们都知道,伊朗长期将本身塑造为巴勒斯坦事业的“最坚定捍卫者”。 然而,中国网友透过现象看本质,愈发清楚地熟悉到,巴勒斯坦人民的深重苦难,很大程度上被伊朗当作一张提升自身地区影响力、打击以色列、转移国内矛盾、塑造“反抗轴心”领袖形象的政治牌。 不信我们可以看看,当加沙的儿童被炸死,医院被炸毁,领救济粮的民众被扫射时,伊朗做了什么? 除了驻华大使馆官方账号一个个视频发得飞起,赚足了中国人的眼泪之外,还做了什么? 对哈马斯军援?没有。 对巴勒斯坦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没有。(这一点甚至不如埃及) 对主动站出来威胁以色列停止战役?也没有。 整个过程,伊朗除了口头谴责和象征性支持反抗之弧进行有限袭扰外,并未展现出与其“捍卫者”身份相匹配的、实质性的救援或破局行动。 那么,你到底是真的支持巴勒斯坦人,还是只想用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吸引住以色列的留意顺带赚点同情? 最搞笑的是,伊朗不仅没有援助,甚至在过后还第一时间撇清了关系。 伊朗副总统扎里夫说,他们对阿克萨洪水行动“毫不知情”,还透露当时伊朗正忙着和美国谈判,甚至两边已经计划在10月9日见面重启伊核协议。 谁不知道,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的目的,是为了破坏沙特和以色列的建交谈判? 一旦完成建交谈判,就意味着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彻底息争,这样对伊朗的战略处境非常不利? 伊朗的反以斗士形象也独木难支? 这种赤裸裸的使用和扬弃,让中国人十分不齿,彻底消解了伊朗因其“反以”态度而积累的有限道义光环。 3为什么唾弃伊朗? 说真话,中国人是非常善良的,对于对峙与美国斗争的国家,从来不吝惜道义上的支持甚至经济上的扶持和援助。 如果伊朗能使用好这一点,别的不说,维持一个过得去的经济状态、打造一支地区小强的军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伊朗现在这种国家行为模式,与中国社会普遍认同的焦点代价观念和评价标准产生了根本性的、难以调和的辩论。 ——忠诚与背叛。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对“忠诚”的代价有着刻骨铭心的珍视和追求。 “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词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中国人心中,普遍敬仰为国家民族利益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英雄,对背叛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切齿腐心。 别的不说,光秦桧夫妇跪像,在天下都有7处,受人千年唾骂,可见中国人对汉奸的鄙视。 然而,反观伊朗社会,尤其是其精英阶级和部分民众中,长期弥漫着一种对西方莫名其妙的崇敬和向往感情,可以说各处是反贼。 比如互联网。 伊朗网络固然自成一体,但险些所有人都有VPN,毫无障碍地上外网社交软件,主动接受西方语境下的洗脑。 比如,伊朗精英阶级简直就把反体制表现在明面上了。 连足球队出国比赛都不唱国歌,然而这种叛国行为竟然得到全民喝彩! 比如,尽管身处严厉制裁之下,尽管美国用尽办法打压遏制伊朗人,但许多伊朗人仍将移民欧美视为理想归宿。 有时候只要一张绿卡,就能轻松收买伊朗人当“伊奸”,为啥这么多伊朗高官和科学家被暗杀? 就是因为伊奸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这种全民叛徒的国家来说,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好感? ——气节与妥协。 中华民族崇尚气节,“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是备受推许的品格。 近代以来的抗争史,更强化了这种对骨气和原则性的尊重。 你看抗美援朝的时候,两边气力差距那么大,但中国仍旧拼着巨大的伤亡,让美国崩掉了一口牙齿,末了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所以,中国民众普遍欣赏在强权面前不低头、对峙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尊严的国家形象。 如果被挑衅,那就以牙还牙地还回去。 但问题在于,伊朗固然动不动就表现出强硬姿态,但强硬之后,又不断摇晃,说软话甚至下跪。 举个例子,升旗。 在伊朗的文化语境中,伊朗“圣城”库姆的贾姆卡兰清真寺顶升旗,意味着要出大事。 这种旗又称血旗,有时会誊写伊斯兰教信条或“侯赛因的复仇”等字样,代表着“不公正的流血”和“以血还血的复仇誓言”。 一般升一次旗,就意味着一场“严格的战斗即将来临”。 比如在两伊战役中,伊朗面对战况不利的局面,就升起了旗,招募数万未成年青少年肉身排雷。 不过呢?这几年,伊朗的旗升得越来越勤了。 2020年1月,因苏莱曼尼被暗杀,升旗。 2022年11月,因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遭以色列特工暗杀,升旗。 2024年1月,伊朗为了回应苏莱曼尼怀念活动发生的连环爆炸,升旗。 2024年7月,因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升旗。 2025年6月,因以色列空袭伊朗,又升旗。 升旗表明决心,这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只升旗,啥都不做啊? 每次升了旗,伊朗就龇牙咧嘴大呼小叫一顿恐吓。 狠话放一通,搞一搞官方游行,踩两脚美国国旗和以色列国旗,发誓本身一定会报复。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有时候用导弹袭击一下,也提前打个招呼,不管对方有没有拦截,本身反正就宣布赢了。 可问题在于,报复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对方造成损失啊!这样对方才不敢再来惹你。 现在呢?不管给对方造没造成损失,就说完成了报复,有这样的吗? 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与其对外宣传的“反抗”形象形成巨大落差,严重违背了中国民众对“硬骨头”的期待,自然也就看不上伊朗了。 ——发奋图强与扶不起的“烂泥”。 中国文化强调发奋图强,“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力更生战天斗地。 中国人民深刻理解,外部援助只是辅助,最终还是要本身过硬才行。 我可以扶你,但你也要本身争气才行。 你看,巴基斯坦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巴铁”? 不仅仅是因为它无论政权更迭,都始终把亲华作为国策,更关键的在于,人家争气啊! 你看拿着中国的PL15一下子就打了个6:0,给中国军火在全世界做了一次大广告,搞得中国不援助都不好意思了。 但问题在于,伊朗本身不争气。 社会阶级撕裂、教俗矛盾复杂、官僚体系腐败低效、经济结构畸形单一、过度依赖油气资源、科技研发和工业化水平不足就不说了。 更关键的在于,这个国家治理能力失能。 比如,在伊朗卫星电视是被禁止的,但是每栋楼上都挂满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比如,在伊朗喝酒是不允许的,但其实酒到处都能买到,每个人都知道去哪里搞到酒。 比如,在伊朗色情业是不允许的,但你去伊朗涉外旅店附近逛一逛,有大量女性提供“暂时婚姻”服务。 也就是说,在看似森严的教法治国体系下,有一套维持社会运行的潜规则,而这一切,都没有人管。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可以轻松渗出进入伊朗。 用摩萨德的话来说: 任何堡垒,即使是最结实的堡垒,一头驮着黄金的驴子也能攻占。 伊朗高官住在哪里?科学家住在哪里?他们今天在不在家?住哪个寝室? 这些环境,哈梅内伊未必清楚,但以色列清楚,所以摩萨德的暗杀才会一杀一个准。 以伊朗这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低下的社会组织度、治理能力,使得任何外部援助(包括来自中国的)都难以真正转化为其内生发展动力和有效反抗能力。 你信不信,就算中国向伊朗提供了歼10,这些装备的情报第二天也会送到内塔尼亚胡的案头? 所以,中国网友也看清楚了,伊朗不仅缺乏硬气力,也没胆略。 更缺乏社会治理能力,使其根本不具备成为可靠反霸伙伴或实现自主发展的基础。 这样扶不起来的国家,中国就算是扶,也是浪费钱浪费精力,何必呢? 4可亡 说真话,伊朗这场形象崩塌,是中国网友对伊朗的祛魅过程,也证明了一个真理: 国家的尊严与职位,永远建立在自身气力与行动的磐石之上,而非他人廉价的同情或自我感动的喧嚣之中。 空洞的口号、表演性的姿态、摇晃的态度和虚弱的气力,终究无法赢得尊重,更无法改变游戏规则。 环视当今世界,能够在与美国霸权的长期对抗中屹立不倒的国家,要么有钢铁洪流(中国),要么有钢铁意志(朝鲜)。 反观伊朗,既不具备中国那样深厚、全面、自主可控的工业和经济根基(其经济在制裁下脆弱不堪,工业体系残缺),也缺乏朝鲜那种高度统一、令行禁止、甘于承受极端代价的社会组织度和精神意志。 所以,当以色列和美国的炸弹精准落下,伊朗瞻前顾后又患得患失的反应,让其在中国舆论场的口碑崩塌便成为必然。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伊朗外长访问俄罗斯,为啥哈梅内伊写给普京的亲笔信诡异地消失了?在辩论期间,伊朗外长为何反复和欧洲互动,却忽视了中俄? 这些不合理举动,背后有什么文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27A01HO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