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杨钿甜说话,为蒋雨融说话,为那尔那茜说话。 最近的老胡,上蹿下跳,总是为一些“靠配景飞黄腾达”,又“德不配位”的人说话。 前几天,江苏卫视将《长安的荔枝》撤档。 道理很明白:一个破坏中国高考公平的人,一个伤害无数内蒙学子感情的人,理应归于劣迹艺人。 而对“劣迹艺人”的作品举行下架,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老胡不乐意了,说什么:
瞅瞅,古墓派公知的话术,都让老胡学去了,看来没少阅读违禁文章。 曾经胡主编还没退休的时候就说过,自己以后要做公知,看来是真心话,而且正在付出实践。 但老胡只学到了古早的公知话术,没学到真公知该有的精力。 胡总洗白的题眼在于: 演艺界很难“准确”到横竖左右都纤尘不染。 意思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为此,他拉上了市场经济,拉上了文艺发展,拉上了剧组其他人员的积极做绑架。 似乎封了那尔那茜,经济就不行了,文艺就不发展了,其他演员就没饭吃了。 这种偷梁换柱的话术,属于逻辑上典型的归因谬误。 为什么要下架那尔那茜的作品?道理很简单,彰显我国打击违法犯罪,堵住高考录取毛病,打击特权的坚定刻意。 15年前,这事大概就放过了。 但现在不允许,不存在! 管你老爹老妈是谁,管你粉丝有多少,只要破坏公平公正原则,就要受到处罚。 这不正是考生期盼、人民期盼、社会期盼的吗? 而且江苏卫视仅仅是下架了那尔那茜的一部作品,并没有抓起来批斗吧,并没有限定其从事演艺事业吧? 难道少了一部戏,那尔那茜就吃不上饭了?没办法谋生了? 如果对这样的人宽容,那因为她而错过名校的那些学子,又有谁能来弥补他们? 再换句话说,不宽容那尔那茜,是不是演艺圈就没法搞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就出不来了? 没有道理的嘛! 那么,为什么现在老胡一提到美国就喊打喊杀,强调绝不手软,但一提到这些天龙人,却表现出无限的慈悲,让我们理解黄杨钿甜,善待那尔那茜? 还多次发微博提示一些官二代,要低调,不要露富? 因为,人不会叛逆自己的阶层。 某种水平上说,老胡和这些人是有共情点的,是一个圈层的,是“利益共同体”。 北京几套房,退休工资高高的,自己退休后,依然使用职务影响力搞自媒体,日进斗金。 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关系,为子女后代,创造其他普通家庭的无法创造的条件,比如进名校,进编制,吃到铁饭碗等等。 事实上,他也是那么做的。 所以面对破坏社会公平的“四大名旦”,老胡的选择是发文维护,而不是发文批判。 社会呼唤公平正义,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那就是要在个案上,做到不包庇,不讲情面。 科举公平关乎国家人才录取的题目,历朝历代,都严厉打击科举舞弊。 朱元璋、乾隆都能为了几个穷书生砍一批官员的头,我们今天仅仅是下架了舞弊考生的作品,老胡就不乐意了。 这对劲吗? 有消息称,当初为那尔那茜提供舞弊便利的人,有些已经因为反腐进去了。 现在公众期望,不仅仅是下架她的作品,更要严查她的父母,一撸到底。 我知道,当年使用关系为自己子女提供异地高考条件的大员、富贾不在少数。 真追究起来,肯定不止那尔那茜。 但既然这件事上了秤,就得好好秤。 都说围观促进正义,个案推动公平,那为什么不从那尔那茜开始? 国家下架她的作品,也是给天下考生一个交代: 这样的人,不配成为偶像明星,不再适宜去当公共人物。 但如果那尔那茜选择履行契约,回内蒙古服务基层,为基层表演,为农村留守的孤寡老人表演,把亏欠内蒙人民的恩情给还清,国家会不允许嘛? 国家会允许,公众也会理解!这也是法治经济的应有之义(吃了高考加分的优势,签了服务内蒙的合同就要做到)。 但那尔那茜不会做,胡锡进们会心疼。 他们不是为市场经济担忧,不是为文化繁荣担忧,而是为自己的禄位担忧,为自己的后路担忧。 从未真正树立抱负信念,从未真正对人民忠诚老实。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今年的荔枝果农普遍没赚到钱。 虽然是丰年,但荔枝却卖不上好价格,很多收购商甚至压价到了3元一斤。 一个果农年产1000斤荔枝卖3块,也就是3000元的收入。 考虑到人工、采摘、运输,根本不赚钱,所以很多果农干脆就让荔枝烂在地里。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如果老胡的内心真是装着天下苍生,那就多为这些荔枝果农发声。 而不是为《长安的荔枝》舞弊演员发声,为为非作歹的天龙人发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30A07VL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