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欧盟还给中方划下“红线”,要求中方在一个月内放开稀土供应,但话音刚落没多久,欧盟又挨了来自中国的“当头一棒”。 据中国商务部公告,从本月1日开始,中方将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不锈钢钢坯与不锈钢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限期为整整5年。其中,欧盟与英国的税率为43%。 先把事情讲清楚,中国此次对欧盟等征收的反倾销关税并不是暂时起意,也不是突然“翻脸”。 早在2019年,中国商务部就已对这些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并得出结论:欧盟等国存在倾销举动,严重损害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利益。当时中方就对欧盟依法征收了反倾销关税,有效期为5年,到2024年到期。而本次公告的重点是:延续征税措施,再延5年。 这是典范的国际贸易“例行程序”,不涉及“政治操弄”,也不是中国单方面挑事。哪怕放活着贸构造框架下,也是合法合规的贸易反制。 不过对于欧盟来说,这个消息犹如“当头一棒”。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当前欧盟的现状: 自中方收紧对稀土出口管制之后,欧盟就不停很焦虑。稀土不仅是“工业维生素”,更是电动汽车、风电机组、机器人和国防系统不可替换的核心原料。而中国,恰好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供应国。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24年德国65.5%的稀土入口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也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因此,欧盟多次向中国喊话,称希望中方能“体谅欧洲的恐惊”。 但问题关键在于,中方收紧稀土管制并不等于切断了对欧洲的稀土供应,只要欧洲企业能按照中方的流程以及规矩来办事,那么自然就能获得稀土,只不过不像过去那么“随意”。 而欧盟方面非但不理解,还层层施压,想要所谓“特别对待”。摆出了一副中国“故意为难人”的架势,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中方“将稀土武器化”。 不久之前的七国集团(G7)加拿大峰会期间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甚至手拿一块稀土磁铁当道具,煞有介事地指责中国利用稀土搞“经济胁迫”。另外,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还给中方下了个“通牒”,要求中国在一个月内解决稀土问题,甚至扬言如果得不到“满意答复”,将在中欧领导人峰会上“严正会商”。 与此同时,欧盟还在不断收紧对华出口限制、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操弄“去风险化”口号。这就是典范的“嘴上求互助,手里举棍棒”。 面对这样的态度,中方自然更不可能轻易在稀土管制问题上松口,如今中方延伸了对欧盟的反倾销关税,在欧盟看来,不亚于一种“报复”。但事实上,这次反倾销税的延续,还真不是所谓的“稀土报复”,而是对欧盟多年贸易举动的回应。 要知道,中国的钢铁企业长期承受着低价倾销冲击、产能过剩压力与国际竞争失衡,而欧盟的不锈钢产品不仅价格极低,而且多有政府补贴、压价倾销的影子。 这次税率高达43%,着实是维持2019年标准,并未“加码”,恰好体现了中方“依法依规”的克制。 至于欧盟如果因此叫苦连天,那就要问一句:当初是谁带头挑起了这一系列摩擦?你一边对中国企业加税、施压;一边又要求中国放松管制、给予便利。这种“吃饭砸锅”举动,放在哪个国家都不会接受。 当前局势下,着实中方已经释放了足够善意。无论是继续向欧盟企业出口稀土,只需依法申请,还是为欧洲企业提供第三方供货替换选项,都体现了中国“开放互助、互利共赢”的基本立场。 但互助是双向的,信任更要彼此建立。如果欧盟不能回归务实,仍一边享受中国产业链红利,一边打压中国企业,那未来恐怕还会有更多“5年加税关照”送达。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此次反倾销关税的延续释放了一个明白信号:对等、取信、讲规则,才是未来互助的通行证。如果欧盟领会不到这背后的意思,想要轻松拿到稀土恐怕很难了。 回望这场博弈,最大的变革着实在于:中国不再被动等待,而是在掌握节奏、制定规矩。 欧盟如果还想继续扮演“讲规则时扯大旗、遇利益就双标”的脚色,那很可能迎来的不仅是“坏消息”,而是“系统性失去中国市场”。 这个世界早就不是某几个国家说了算的时代,谁也不能既想拿利益又拒绝恭敬规则。中国话已至此,接下来就看欧盟怎么走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1A06FN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