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构造防长会刚在青岛落幕,印度就因拒签联合声明成为焦点。 印度防长辛格却坚持在联合声明中加入针对巴基斯坦的内容,遭其余九国否决后索性拒签公报。 这种行为并非偶然。 2024年抵制“一带一起”声明、今年回避非难以色列袭击伊朗,加上此次搅局,印度三次在上合制造争议,暴露其试图将构造变为“地缘工具”的野心。 莫迪政府对拒签事件的包装更显荒诞:将“孤立无援”吹嘘成“硬刚九国”,竟换得国内支持率飙升12%。 这种靠煽动民粹转移矛盾的做法,实则是印度经济下行、赋闲率高企下的无奈之举,却让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不断透支。 中俄伊用行动“回敬”印度印度的搅局很快引发反噬:伊朗宣布石油预付款不收美元,“仅接受黄金或人民币”,切断印度中亚能源通道; 俄罗斯暂停卢比结算谈判,在2025年前两个月,出口了约92万吨液化天然气给中国; 中国则与塔吉克斯坦签署锂矿协议,绕过印度深化中亚合作。 更关键的是,上合成员国已讨论改革“协商一致”机制,拟引入“多数决”或强制退出条款,摆明为“清理门户”做准备。 这些动作背后,是印度长期“两面派”作风积累的不满。 当以色列空袭伊朗时印度保持沉默,当金砖国家推进合作时印度处处设障,这种既想依附西方又想主导南亚的心态,最终让其在中美俄三大力量间都讨不到好。 新构造直击印度“软肋”面对印度的持续搅局,中方与巴基斯坦正推动建立新南亚区域机制。 中巴孟三国已在昆明磋商,拟邀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富汗暂时政府加入。 这份名单颇具深意:斯里兰卡曾因印度干预国内事务叫苦不迭,马尔代夫反感印度“长臂管辖”,阿富汗则希望摆脱印度在边境的渗透——这些被印度视为“后院”的国家,现在成了中方破局的关键。 说白了,印度在上合构造酿成 “孤家寡人”,就是想当老大的心态和自身实力不匹配。 莫迪政府整天沉迷于 “南亚霸主” 的幻想,国内经济一塌糊涂、赋闲率居高不下却不管,效果被中俄伊等国用行动狠狠打了脸。 现在中国牵头的新机制马上就要搞起来了,南亚的地缘格局,之后就有的看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2A055D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