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虽已停火,但围绕两边伤亡数据的争议却连续发酵。 根据伊朗官方发布的数字,12天的冲突中,伊朗方面死亡935人,受伤3300多人,其中包罗38名儿童和102名妇女。 而以色列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则为28人死亡,1300多人受伤。两组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异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以色列的伤亡数据是否被低估?这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冲突期间,伊朗发射了多枚“泥石”高超音速导弹,成功突破以色列号称拦截率接近100%的“铁穹”防空系统。 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海法等大城市遭到密集打击,多栋建筑被击毁。根据以色列媒体《以色列时报》的报道,一次导弹打击造成了30名安全官员和11名核科学家死亡。 这一信息与以色列官方公布的28人死亡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人质疑其是否低报了实际伤亡。 此外,一份疑似来自以色列HES网站的伤亡清单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显示以色列的死亡人数远超官方数据,包罗6名高级将领、32名摩萨德官员、78名辛贝特特工、462名士兵和423名平民。 这份清单虽然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与伊朗方面的说法符合,进一步加重了外界对以色列官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 这场冲突还暴露了以色列在军事上的几个关键缺点。首先是“铁穹”防空系统的缺陷。作为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防御武器,“铁穹”系统此前在应对短程火箭弹方面体现出色,但面对伊朗的高超音速导弹却显得力有未逮。这些导弹速度极快且轨迹难以预测,突破了“铁穹”的防御,使以色列的城市和关键设施遭受重创。 其次,以色列的地理条件限制了其持久作战的能力。以色列国土面积小、人口密集、战略纵深有限,这使得它在面对连续的导弹打击时显得脆弱。假如冲突时间再延长,以色列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最后,以色列在这场冲突中展现出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假如没有美国的“撑腰”以色列恐怕难以承受冲突继续升级的后果。这也凸显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战略中的一大隐忧:其安全保障在很大水平上依赖外部气力。 这场冲突不仅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比力,也反映了中东地区更深条理的地缘政治博弈。伊朗通过展示其军事气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地区影响力,而以色列则面临军事上风被削弱的现实。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4A04AY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