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一名年仅六岁的女孩,被她的父亲以金钱为代价“嫁”给了一个45岁、已有两个老婆的男人。 综合阿富汗媒体、逐日邮报7月7日报道,这场交易式的婚姻还未开始,便引来了塔利班出手干预,逮捕了双方当事人,并勒令涉事男方至少等到女孩九岁才可“接回家”。 这种所谓的“九岁之约”,对一个尚处幼年的孩子来说,仍旧是场无法逃脱的噩梦。 一、教育被剥夺后的绝望选择近几年,阿富汗的童婚现象连续出现。联合国妇女署2024年曾报告称,在塔利班的统治下,女性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险些不存在。 女孩们被禁止上小学,这意味着她们再也无法担当任何情势的正规教育。女性教师被解雇,公园、健身房、清真寺等公共场所也对她们关闭。 女性还被禁止在家中高声说话,以免“诱惑他人”,近五分之一的阿富汗女性在过去三个月内,从未与家族以外的其他女性交谈过。 报告显示,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更多女孩被迫早婚,目前阿富汗的童婚率上升了25%,儿童生育率更是飙升了45%。 塔利班重新掌权的同一年,另一名年仅九岁的女孩帕尔瓦娜·马利克,被父亲以价值约1600英镑的土地、羊只和现金交易给了一名55岁的陌生夫君。 帕尔瓦娜在被迫“嫁人”前,曾哭喊着恳求父亲让她继续上学实现成为医生的梦想,但最终她的命运被贫苦碾碎。 帕尔瓦娜的父亲阿卜杜勒说,他整夜辗转难眠,心田充满愧疚。而就在几个月前,他的12岁女儿也因家境贫寒被“嫁”了出去。 后来这起交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美国非营利组织“太年轻不宜结婚”(Too Young to Wed)介入后,成功补救了帕尔瓦娜及其家人。他们被送往赫拉特的一处安全住所,告别了以往在帐篷中度日的流浪生活。 当时美国参议院中的24名女性议员还联名致信时任总统拜登,呼吁采取行动阻止阿富汗的童婚现象。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在担当采访时,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阿富汗女性的困境,并指出塔利班对女性的系统性压迫已到达“性别隔离”的水平,她形容这种迫害已经超出了国际法中任何现有犯罪的定义。 但在这个国家,受害的不只是女童,男孩们同样难逃悲剧命运。 二、悲剧的另一面在阿富汗部分地域,一种被称为“巴查·巴齐”(Bacha Bazi)的丑恶传统仍旧盛行。年幼男孩被化装、穿上色彩鲜艳的女性服饰,成为权贵们的“玩物”。他们被迫在宴席上表演舞蹈,随后被这些男人侵犯。 塔利班官方声称反对这一陋习,而在现实中,这种行为依然存在着,成为某些精英阶层心照不宣的“特权”。 《纽约时报》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中曾揭露,阿富汗亲政府部队中的高级指挥官对儿童实施侵犯的现象,已普遍到成为美军内部的公开秘密。 英国发布的一份的报告指出,许多男孩仍面对严重的性剥削风险,但由于羞耻感和恐惧心理,大量案件从未上报,由于许多施暴者是执法者。 幸存者在讲述自己的履历时表示,他们在被虐待时遭受殴打和心理折磨,一旦男孩长出髯毛,不再“合意”,他们便会被无情抛弃,不少人因此走上极端路线。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7A067N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