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凌晨,以色列与也门胡塞武装之间的军事冲突迅速升级,双方在短短12小时内完成了多轮攻防。 以色列率先发动袭击。当天零点刚过,以色列空军出动数十架F-35I隐身战机,对胡塞武装控制的荷台达、拉斯·伊萨、萨利夫三大港口以及卡提卜中央发电站实行了精准打击。 以色列军方称,此次行动旨在摧毁胡塞武装的武器转运枢纽,其中包罗一艘被改造成海上指挥平台的巨轮“银河领袖号”。 袭击前,以色列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撤离告诫,但火力的破坏力依然巨大。荷台达港内的伊朗石油储罐被击中后燃起冲天大火,港口设施几乎被摧毁。 以色列的行动选择在胡塞武装刚刚袭击一艘利比里亚籍商船后的数小时内展开,显然是一次报复性打击。 然而,胡塞武装的反击也毫不示弱。仅仅1小时后,一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从也门北部山区发射,直奔以色列南部都会埃拉特。 这枚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实行机动规避,成功突破以色列箭-3反导体系的拦截网,并以7马赫的速度命中埃拉特附近的一处军事堆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碎了周边建筑物的玻璃,显示出其强大的破坏力。 与此同时,胡塞武装还在红海展开立体攻击。8艘快艇组成的突袭编队逼近一艘与以色列航运公司有关联的散货船“邪术海洋号”。快艇使用RPG火箭弹压制船上安保人员,并派出装载炸药的遥控艇实行自杀式撞击。 这艘巨轮最终在红海西南94公里处淹没。据追踪数据显示,船上载有精密电子设备,可能对以色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邪术海洋号”的淹没迅速引发全球航运的连锁反应。红海航线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其安全问题骤然升级。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暂停途经曼德海峡的运输,改道好望角的决定导致航程增长4000海里,海运本钱飙升30%。 伦敦保险市场数据显示,红海航线的战争险保费在24小时内暴涨至货值的5%,一艘普通货轮的单次航行保费超过百万美元。国际能源署告诫称,若红海局势持续恶化,石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能源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国际社会对此冲突反应不一。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强烈支持以色列行动,甚至威胁调派B-2轰炸机对也门举行进一步打击。 而中国外交部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夸大维护红海航线安全的重要性。只管伊朗官方未直接承认支持胡塞武装,但革命卫队指挥官的发言被解读为对胡塞行动的肯定。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8A05YM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