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了! 蔡澜老老师才走不到两周,杨少华老老师也脱离了人世。 这位相声界的老前辈固然早已脱离舞台,却并没有消失在公众视野。 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一直是在子孙和粉丝的伴随下度过的。 甚至在他去世消息传来的四个小时前,他还在视频中给儿子带货。 兵马半生杨少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老艺术家”的。 他刚入行那会儿,甚至是如今相声圈最看不起的“海青”。 杨少华初打仗相声是在1943年。 那年他12岁,瘦得像根细竹竿。
他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吃穿都无法保证。 那时候杨少华家里的唯一收入来源,就是母亲捡回来的废品和煤渣。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去给一个修鞋工做了学徒。 不说给家里挣多少钱,最起码可以让母亲少喂一张嘴。 那时候的杨少华,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吃饱穿暖。 至于其他的什么爱好,什么热爱,他根本想都没想过。 直到一次偶然机会,他在鞋店旁的茶室里听到了相声。 在此之前,杨少华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东西。
他有好几次着迷其中,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得一干二净。 教他修鞋的师傅看他这副不以为意的样子,气愤地辞退了他。 他就此沦为了“无业游民”。 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但相声那是真离不了。 杨少华脱离鞋店之后,智慧地给自己找了茶社的工作,一心二用。 他这个痴迷劲儿被当时已经登台演出好几年的常宝霆看在眼里。 两个人年龄相仿,爱好爱好相投,很能说得上话。 于是常宝霆就劝杨少华:
杨少华听了劝告,还真去拜师学艺了。 他拜的师,就是常宝霆的师父——郭荣启。 但尴尬的是,拜师要办拜师礼。
最后还是郭荣启睁一眼闭一只眼,认了他这个“黑户徒弟”。 学相声让杨少华很开心,却没能让他过上好日子。 脱离了茶社,他还是那个穷得叮当响的“细竹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艰难求生。 尤其是年龄大点之后,他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家里一下多了好几张嘴要养活。 没办法,他只能带着自己的“业余相声”出去卖笑。 逗乐了人,就厚着脸皮上去讨些小钱。 杨少华苦了几十年,一直到中年才开始时来运转。 而这转运的背后,离不开两个人。 一个是马三立,一个是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 时来运转早前说了 ,杨少华是个“海青”。 固然有一身能说会道的本事,却没有什么地方愿意让他上台表演。 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给了他这个机会。 当时马三立看杨少华一个人养活百口,日子过得太辛苦。 就把他叫过来,让他给自己的儿子马志明捧哏。 又能上台表演,又能挣钱养家,杨少华自无不可。 于是他就和马志明一起,组成了相声搭档。 马志明比杨少华小了十几岁,两人之间其实没什么共同话题。 但奇怪的是,只要一上台,这两人就默契非常。 他们合伙,一起在津门曲荟上留下了好几个经典作品。 而杨少华,也就此打开了相声界的大门。 鲤鱼跃龙门,有时候差得就是那临门一脚。 杨少华在相声圈打响名气之后,一切都变得如鱼得水。
他的事业一天比一天红火,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前半辈子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回。 生命最后随着杨少华的老去,他的几个孩子也渐渐长大成人。 其中尤以杨议最为出息,还成立了自己的相声社。 看着孩子们可以或许独当一面,杨少华也就放心了。 晚年的他不再关心相声圈的是黑白非,只“躲”在三儿子杨伦的家中享福。 杨伦当过厨师,做的一手好菜。 别的不说,在吃的上面绝对亏待不了自家老父亲。 固然,杨少华也不“白吃白喝”。 平日里闲下来,他要么去给杨议“镇场子”,要么在家里拍带货视频。 网上有人说他做这些都是被几个孩子逼的,但我倒觉得,他颇有几分乐在其中的意思。
杨少华2023年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 那场病之后,他曾在视频中说: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他是个很在乎家人,很愿意为家人付出的人。 网友们所说的“逼迫”,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只要翻翻他近几年的视频就会知道,他的几个孩子将他照顾得很好。 杨少华生命的最后阶段,没有痛苦和孤独的折磨。 他会在家人的伴随下大口吃肉; 会在外出聚餐时,喝上一口小酒; 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让儿子给他点上一支华子抽抽; 甚至就连他去世的消息传来前四个小时,他都还在网络上给儿子带货。
更不像是一个即将仙逝的人。 而且有知情人爆料,杨少华今天上午还参加了一个剪彩活动。 当时的他看上状态很好,完全没有异常。 这说明他的去世是个非常突然且迅速的事。 这对于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没有病痛,没有别离,在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午休中幸福地睡去。 结语从捡煤渣的,到老艺术家。 杨少华这一辈子,怎“励志”两个字得了。 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迎接了新世纪的到来,又在即将百岁之际脱离。 他的去世固然让人悲痛,但他早已以另一种形式活在我们心中。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0A00GE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