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驶往以色列的货轮在红海被也门胡塞武装击沉,这艘货轮上装载了1.7万吨硝酸铵,这种物质既是化肥的质料,同时也是制造炸药的重要成分。 胡塞武装明确表示,他们的目的是阻止云云大量的炸药质料流入以色列,从而削弱其在巴以冲突中的军事能力。 硝酸铵的危险性早已在历史上被证明。2020年,黎巴嫩贝鲁特港爆炸事故中,仅2750吨硝酸铵就造成了近200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其爆炸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5%。而此次货轮搭载的硝酸铵数量是贝鲁特事故的6倍,一旦流入冲突地区,其潜伏威胁不容小觑。 胡塞武装的打击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多次通过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以色列境内目的,同时对红海和亚丁湾的航运展开针对性打击。这些行动不但是对以色列的直接打击,也是在为巴勒斯坦人提供实际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红海和亚丁湾的航运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为了避免成为胡塞武装的打击目的,不少外国船只开始悬挂中国国旗。胡塞武装曾公开承诺,对悬挂中国和俄罗斯国旗的船只一律放行。这一征象使五星红旗在中东海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通行证”。 然而,五星红旗的广泛利用也带来了潜伏的风险。一方面,外国船只滥用中国国旗大概导致中国被卷入不必要的争端。 另一方面,胡塞武装是否仅凭国旗就决定是否打击也引发了外界的质疑。 据相识,胡塞武装通常会通过国际海事网站和公共渠道查询船只的注册地、飞行路线等信息,而不但仅依赖于悬挂的国旗。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目的识别的准确性,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误判。 针对这一征象,中国国防部的回应显得意味深长。中方表示,“公道自在民气”,并重申将继承站在和平、公理和历史精确的一边,为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这一表态不但体现了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中立立场,也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近年来,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显著提拔。无论是推动沙特与伊朗的和解,照旧到场巴以冲突的调解,中国始终秉持和平与发展的原则。 五星红旗在中东海域的特殊作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交际影响力提拔的象征。但与此同时,怎样防范国旗被滥用,避免引发误解,仍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9A02UI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