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的一段私下谈话录音再次引发国际舆论关注。 据CNN报道,这段录音源于2022年5月的一次募款活动中,特朗普声称他曾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警告:“如果你进军乌克兰,我就会轰炸莫斯科。”而普京对此仅回应“不相信”。 随后,特朗普又提到,他曾向中国发出类似威胁,表示如果中国武力收台,美国将轰炸北京。录音曝光后,这一言论重新成为舆论焦点。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曾对此回应称:“如果报道属实,上述言论是非常丧尽天良的。”这一表态反映了中国对类似威胁性言论的强烈反感。 特朗普的言论也让外界再次关注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敏感点,美国虽然在“一个中国”政策上有明确表态,但现实行动却常常含糊甚至挑衅。 特朗普时期,美国多次对台军售,并调派高级官员访问台湾,进一步加剧两岸紧张局面。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轰炸北京”言论虽然缺乏现实利用性,但其挑衅意味显而易见,甚至可能引发误判。 最讽刺的是,此前,巴基斯坦曾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理由是他在印巴危急中发挥了“果断的交际干预作用”。 然而,这一提名很快引发了争议。印度当局明确否认特朗普在印巴冲突中有任何调停作用,莫迪总理更是在与特朗普通话时表示,印度不会担当外部干预。 巴基斯坦国内也对此提名表达不满,前驻美大使洛迪直言,这一提名并不代表巴基斯坦人民的观点。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在任期内批准了针对伊朗核办法的军事打击计划,险些引发中东局面失控。这一行为不仅激怒了伊斯兰世界,也让巴基斯坦内部对其和平倡导者的形象提出质疑。 巴基斯坦议员拉赫曼直言:“特朗普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袭击,这与和平毫无关系。”终极,巴基斯坦参议院递交了撤回提名的决议,试图挽回颜面。 无论是威胁轰炸北京,还是自称调停印巴冲突,特朗普的言行都缺乏现实成果,与和平倡导者的形象相去甚远。 随着录音的曝光,国际社会对特朗普的真实面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放下对美国的抱负,开始重新审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未来,中美关系、印巴冲突等问题仍将是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而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维护和平,显然不能仅靠威胁与武力来实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0A06I6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