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商务部突然发布重磅公告,宣布克日起全面禁止向8家台湾企业出口两用物项。这一禁令迅速引发台海局势震动。 台湾知名专家邱毅更是直言,大陆此举是对台军“锁喉行动”的开端。 这一行动不仅精准打击了台湾军工的供应链,还让美国措手不及,成为大陆推进统一战略的紧张一步。 大陆此次禁令的核心在于“两用物项”,即既可用于民用,也可用于军事的关键材料。 此中,稀土元素和永久磁铁成为关注核心。 稀土是现代武器装备和高端电子设备制造的基础,而中国是环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掌握着环球近七成的稀土出口份额。 台湾的军工产业,尤其是无人机制造,严峻依赖大陆的稀土供应。 相关数据显示,台湾无人机产业中九成以上的零部件来自大陆。 一旦供应链被切断,台湾的无人机产业将陷入停滞,而台军的“反登陆计划”也将因此失去技术支撑。 更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的禁令选择在台军年度“汉光”军演首日公布,机遇选择极为精准。 台军原计划通过这场为期10天的练习展示“自保本事”,但禁令的发布无疑让其陷入尴尬境地。 加之军演首日因大雨取消实弹操练,士兵被迫在室内听课的画面曝光,更加凸显出台军战备本事的不足。 大陆的行动不仅打击了台湾军工的信心,也让赖清德政府的“抗争”策略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长期以来,台湾在关键材料和技术上严峻依赖大陆供应。 此次禁令不仅暴露了台湾军工的致命弱点,也让外界看到大陆在供应链上的强大控制力。 专家分析,将来大陆可能进一步扩大禁令范围,涉及更多关键领域,如电子元件和特种金属。这将对台湾军工产业形成更深远的打击。 这一禁令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台湾,也对中美博弈格局产生了紧张影响。 比年来,美国在台海和南海频繁挑衅,试图通过军事存在干扰中国统一进程。 然而,中国并未被其牵制,而是通过经济手段精准反制。 此次禁令正是大陆统一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削弱台湾的军事本事,为后续可能的统一行动铺平门路。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这一局面显得格外棘手。 一方面,美国自身对中国稀土供应同样存在依赖,难以在短期内找到替代方案;另一方面,美国对台军售虽然金额巨大,但无法办理台湾军工在供应链上的根本问题。 更紧张的是,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支持多为象征意义,真正参与军事辩论的可能性极低。台湾在中美博弈中的脚色,更多是一枚棋子,而非战略支点。 大陆的“锁喉行动”显然只是开始。 对于赖清德政府而言,试图通过军演和外交手段争取美国支持的策略,无异于饮鸩止渴。 台军的战备本事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大陆对台供应链的精准打击将进一步加速统一进程。 将来,随着更多雷霆手段的实施,台政府的“抗争”幻想终将被现实击碎。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5BI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