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竣事后的16天内,超过50万阿富汗人被迫离开伊朗,这大概是本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强制人口迁徙。 联合国和国际移民组织(IOM)统计,从6月24日至7月9日,已有超过50.8万名阿富汗人通过伊阿边境被遣返回国。7月5日当天,单日遣返人数就高达5.1万人,创下近年来罕见记录。接下来的几天里,仍有数万人陆续涌入阿富汗境内。 这波遣返潮来得又急又猛,很多在伊朗生活多年、出生在那里的阿富汗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强制带走,家当来不及收拾,工作说断就断,子女的学业也戛然而止。 一、借口“国家安全”伊朗早前便放出风声,称要清理国内数百万非法居留的阿富汗劳工。这些人在伊朗从事建筑、农业、干净等低薪工作,是支撑当地经济运转的紧张力量。 今年3月,德黑兰正式宣布启动遣返计划,但直到以色列与伊朗爆发短暂冲突后,行动才真正进入“加快模式”。伊朗方面声称,部分阿富汗人曾在冲突期间为以色列提供情报,涉嫌间谍活动。 截至现在,尚无任何确凿证据能证实此类指控。外界普遍认为,所谓“间谍论”不过是伊朗借题发挥,为推进其早已拟定的大规模遣返政策找借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表现:“这不是临时起意的决定,这是德黑兰酝酿已久的一盘棋。” 二、烈日下的艰巨归乡路在阿富汗边境接待中心,大批返乡者正在酷热的太阳下等待处理。赫拉特省的气温高达40摄氏度(104华氏度),而接待办法严重不足,给这些返乡者的生存带来了极大挑战。 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阿富汗事务负责人米亨·帕克(Mihyung Park)描述了现在的状态:“你能想象吗?那么多人站在太阳底下,连个遮阳的地方都没有。情况非常严肃,尤其是对那些没有亲人接应、独自前来的孩子们。” 她指出在近来一周内,有近400名无人陪伴或与家人失散的儿童抵达边境。他们中很多人曾在伊朗生活多年,但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 20多岁的巴希尔回想起自己在德黑兰被捕的经历时表现:“他们先是抢走了我身上的1000万托曼(约200美元),然后把我关进拘留所,两天没饭吃、没水喝。” 他在伊斯兰堡边境担当采访时说:“里面至少有200人,他们对我们拳打脚踢,还逼迫我们再交200万托曼。” 11岁的帕里萨站在父母身边,讲述了她被迫离开学校的经历:“我们在伊朗住了六年,本来还有合法证件。有一天学校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再继续上学了,因为我们要被赶出去。” 她的父母望着镜头表现:“我们不想走,但我们别无选择。” 三、国际谴责与伊朗的强硬态度针对驱逐行动,国际社会发出了强烈的谴责。联合国阿富汗事务特别报告员理查德·贝内特(Richard Bennett)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数百名阿富汗人及少数民族成员在伊朗被拘留,被指控‘间谍活动’。媒体还散布歧视性言论,将阿富汗人和少数民族污蔑为‘叛徒’,使用非人化的语言。” 伊朗方面则坚持自己的态度。伊朗发言人法特梅·莫哈杰拉尼(Fatemeh Mohajerani)表现:“我们不停努力做好接待工作,但国家安全是首要使命,非法居留者必须返回。” 伊朗国家媒体也播放了一段疑似“阿富汗间谍”的认罪视频,称其为以色列工作,并透露了某些地点的信息。这段视频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却成为驱逐行动的借口之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9V6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