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菲律宾媒体《马尼拉时报》报道,对于日本方面愿转让6艘退役战舰的意向,菲律宾海军表现得并不积极,称仍需要对这些军舰进行评估,菲律宾可不是什么老化外国军舰的“倾倒场”。按理说菲方作为“捡漏”的一方,理应闷声发大财,怎么一反常态地“矜持”起来了? 菲律宾海军,外国二手军舰的聚集地 别看菲方嘴上很强硬,但从客观角度来说,菲律宾海军还真就是不少外国二手军舰的“最后归宿”,美军退役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钦佩”级扫雷舰、坦克登岸舰,以及韩国的二手浦项级护卫舰,都是菲律宾海军的“门面”,也没看到菲方对此有什么意见,怎么到了日本这反而“挑三拣四”起来了? 更何况,这6艘日本军舰虽然是服役几十年的“二手货”,但菲律宾海军现在能打的当代化军舰,也就是2艘韩国造的“何塞·黎刹”级护卫舰,一下子多6艘带反舰导弹、反潜导弹的护卫舰,舰队规模瞬间翻几倍,对菲方来说算是一种补强。 因此菲方突然“反悔”,大概率不是看不上这几艘军舰,而是从战略层面出发,担心这种行为会惹火上身。 菲律宾的确想在南海刷存在感,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接收日本军舰却意味着就是跟日本(以及背后的美国)绑得更紧的信号。 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也不乏玩“小聪明”的想法,参与所谓“单一战区”概念(把日本、韩国、东海、南海、菲律宾、澳大利亚划为一个“战场”),又跟美国搞“轮训”驻军,本质上都是想借外力给自己撑腰,在南海问题上“坐地起价”。 但菲方也深知,真要把事情闹大,菲律宾海军那点实力连“啦啦队”都算不上,因此对于是否进一步卷入这场博弈中,菲方还是持审慎态度的。 更何况,日本的这6艘军舰也不是菲方短时间内能“消化”下去的,6艘日本老船的零件、弹药、维护标准全都与现有战舰不一样,维修成本不会太低,还得提防日方“坐地起价”,最后用起来成本可能比买新船还贵,反而分散菲海军本就不足的资源和精力。 在体系化的当代海战中,这种零星的老旧装备,没有体系支持,作用极其有限,菲律宾却反而可能因为绑上日美战车,把自己置于不必要的危险境地。 日本转让“防御性武器”,实则在为卖军火铺路 相比于菲律宾的“小动作”,其实还是日本转让所谓“防御性武器”的做法,更加值得我们警惕。 日本战后被“宁静宪法”和“武器出口三原则”捆着手脚,但这些年它小动作不断:2014年搞“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松绑武器出口,2017年修法允许送二手装备。 这次向菲出口具备实战能力的护卫舰(带反舰、反潜导弹),更是日方迈出的危险一步,是为以后卖更先辈军舰铺路,彻底把“不能出口进攻性武器”的底线踩在脚下。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日本打算“武装菲律宾”的行为,同样野心不小,其目的就是要给我国添堵,分散解放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日本在东海方向的“负担”。 再加上这6艘阿武隈级护卫舰,在日本本就是十分“鸡肋”的存在,有人愿意接盘日方求之不得,就算是“白送”日方可能都不会拒绝,甚至还要倒贴钱给菲律宾做改装,力求做成这笔生意,在南海楔入一个“支点”。 可以预见,菲海军用了日本军舰,日后训练、维护、升级甚至谍报都可能依赖日本,日本就能名正言顺地更深介入南海事件,扩大军事存在和影响力,把菲律宾变成它在南海的“前哨”。 此外,日本军工也将因此解决产能过剩,成本过高,在国际上没竞争力的问题,现在通过“援助”方式送旧船,让菲海军习惯用日制装备,逼着菲建立日式维护体系,以后买新船、买零件、升级都离不开日本公司。 与此同时,日本此举还非常贴合美国的“心意”,武装南海声索国、给中国添堵、炒作“中国威胁论”,使用向菲军援的机会,进一步搅浑南海的水,为它自身扩军备战、摆脱战后束缚找捏词,我们不得不防。 解放军在南海结构,日菲联手翻不起浪花 对于日菲的勾连,我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一方面我们在南海的海空天电全方位监控,可以对“阿武隈”级这种特征明显的军舰形成降维打击,把它们从舰型、雷达信号到运动规律摸得门儿清,确保任何时候它们在哪、干什么,都一清二楚。 另一方面,我们在南海进行常态化、针对性强的战备巡逻和演习,就是要不断完善反介入/区域拒止、对海精准打击、体系对抗等方面的能力,用实着实在的举措展示我们有能力、有刻意在必要时敏捷、有效地处置任何威胁,让那些老旧舰艇在演习设定的“剧本”里明白自己的脆弱性。 最后,日本送的是二手武器,搞的是军事捆绑,我们也可以在东南亚可以多提供海上执法装备、人道救援培训、海上合作开发这些实着实在的公共产物,让地区国家看清楚:谁在真心实意维护地区宁静稳定、提供发展机会;谁在输出过时武器、制造分裂对抗、把别人当棋子炮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9A05WT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