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外媒声称伊朗要买防空导弹,希望与中国互助,以媒向中方求证

2025-7-13 20:32| 发布者:admin| 查看:67| 评论:0

摘要:随时面临着“美以重启战火”风险的伊朗,似乎迎来了一个转机,克日,英国媒体《中东之眼》报道称,伊朗在12天的伊以冲突中防空网络损失惨重,整个体系近乎瘫痪,也未曾击落以军战斗机。有阿拉伯官员透露:为了改变这

随时面临着“美以重启战火”风险的伊朗,似乎迎来了一个转机,克日,英国媒体《中东之眼》报道称,伊朗在12天的伊以冲突中防空网络损失惨重,整个体系近乎瘫痪,也未曾击落以军战斗机。有阿拉伯官员透露: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伊朗方面与中国“告竣互助”,引进了大批防空导弹等装备

【外媒推断红旗-9的大概性比较大】

伊朗急需先进装备,中式武器备受关注

先来说结论,这些报道大概率是外媒的又一轮炒作,因为以色列方面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就向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求证,得到了中方的回应。

回应中,中国大使馆认为该报道内容不实,强调了中方一向坚持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的扩散的原则,并声明不会向交战国出口武器。

除了官方的辟谣外,其实仅凭知识来推断,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外媒的报道中,炒作称伊以冲突刚一结束,中国的导弹就已经“送到伊朗”了,军售不是“儿戏”,怎么会如此随便?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武器现在的受关注度很高,还反映了至少在伊朗民间,对于中国武器的认可已经取代了“偏见”。

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一场短暂而激烈的伊以冲突,将伊朗“虚弱”的一面彻底袒露,以色列的精准打击,切开了伊朗宣称的“强大防空网”,“实战能戳破一切假面”这句话所言不虚。

【歼-10C也是外媒的炒作对象之一】

不客气的说,伊朗防空体系在实战中表现出的,远非“部分失效”,而是几近“系统性崩溃”,结果就是以色列和美国的空军,在伊朗领空几乎可以如入无人之境。

更大的问题在于,伊朗很清晰,美以随时大概卷土重来,理由都是现成的——“核设施没炸干净”。

试问美以若再发动一次针对伊朗最核心的核设施、军事基地、指挥中枢的打击,伊朗有信心能做得更好吗?相信伊方高层心知肚明

此时的伊朗,面临着对手随时大概补上致命一击的危险,在这种非常被动下,就连一些伊朗媒体也在炒作“引进中国武器”的消息,比如此前“引进400架歼-10”的消息,早期的信息源就来自伊朗媒体。

【红旗-9BE已出口多国】

装备落伍只是问题之一,伊朗的挑衅不止一个

除了美以带来的外部威胁之外,伊朗的危险还源于内部,回顾伊以冲突前后,伊朗决策层在“全面报复”与“忍辱求和”之间的摇摆犹豫,袒露了统治团体内部深刻的门路分歧。

强硬派(如革命卫队)大概力主不吝代价反击,而务实派(大概部分政府文官)则担忧全面战争带来的政权颠覆风险。

这种分裂让德黑兰无法发出统一、坚决的威慑信号,反而向对手通报了“有机可乘”、“内部杂乱”的信息,大大降低了以色列发动后续打击的政治和军事门槛。

至于伊朗的传统盟友俄罗斯,不仅深陷乌克兰泥潭,自身军备消耗巨大,且需优先应对西方制裁,对伊朗的实质性军事增援(尤其是先进防空系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第一时间声明了不会下场援助伊朗的态度。

至于“抵抗之弧”,也早已在以色列的打压下分崩离析,伊朗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实质上处于战略“裸奔”状态——没有强大且愿意帮助的盟友,这种孤立感加剧了恐慌。

因此,前文中提到的伊朗媒体参与炒作“引进中国装备”的行为,可以是想借此发动舆论攻势,炒作获得“强大外援”,盼望能暂时“吓住”对方,争取宝贵的喘气时间。

但是吧,伊朗防空系统的问题,远非买几套先进防空导弹、几十架新战斗机就能解决的,其装备落伍只是表象,深层是系统性、结构性的顽疾。

现代防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工程,远不是有几套导弹发射车就行的,它需要强大的早期预警雷达网、高效的数据链、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训练有素、反应迅速的操作人员。

伊朗在此次冲突中袒露出的核心问题,恰恰是整个体系的全面落伍与脱节,预警失效、指挥杂乱、拦截无力。

即使现在给它几套最先进的防空系统,没有配套的预警体系支撑、没有高效的指挥链路、没有纯熟掌握的人员,这些新装备也难以发挥应有战力,甚至大概在下一轮更猛烈的电子战和饱和打击下迅速瘫痪。

【伊朗要面对的是北约一线水平的以色列空军】

军售短期内难以实现,伊朗需优先解决自身问题

总的来说,伊朗渴望中国武器是现实需求,但当前条件下,大规模军售互助还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目标

一方面,中方的回应中说得很清晰,“不向交战国出售武器装备”是我们的原则,伊以之间的停火尚未得到切实的保障,万一两边战火重燃,无异于将自身拖入中东泥潭,这个风险不得不提防。

【伊朗在军购中摇摆不定的立场导致了本日的结果】

另一方面,伊朗已往在军购上的反复无常(如对俄战机)、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对巨大项目标干扰、以及长期受制裁导致的支付能力问题,都让潜在卖家对其能否稳定、顺利地执行大型军购合同充满疑虑。

告竣巨大军售,需要的是稳定的共识,并拿出可靠且可持续的支付方案,中伊之间虽在经贸领域有互助,但在军事领域的互信基础相对薄弱,伊朗已往的一些“黑汗青”(如无端指控、在第三方场合对中国的不友善言论等)也留下了负面记录,重修信任需要时间和伊朗持续开释的善意信号。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0A06UN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黄色预警!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