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票反对,欧洲议会控告稀土管控“违法”,中方回应! 7月10日,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75票反对、14票弃权的悬殊结果,通过了一项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控的决议,指责中国的做法“毫无道理”,并要求立即取消相关限制。 这一决议迅速引发中方强烈反应,中国驻欧盟使团批评这是“彻头彻尾的政治操弄”,并强调稀土出口管控是中国的主权权利,符合国际惯例。 稀土问题再度成为中欧关系的焦点,也让全球供应链安全和地缘政治博弈的问题浮出水面。那么,稀土争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次矛盾?中欧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新能源电池、风力发电机、高端制造业乃至军事装备的关键材料。虽然稀土资源在全球分布广泛,但由于开采和加工难度大、环保本钱高,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中国拥有全球约34%的稀土储量,却贡献了全球92%以上的产量,更掌握了90%以上的加工能力。这种财产链优势让中国在稀土领域具有强大的话语权。 欧盟则是稀土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但自身几乎没有开采和加工能力,对中国的依赖度高达98%。为应对这一现状,欧盟近年来加速推动“关键原物料法”,希望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淘汰对中国的依赖。然而,开发新资源需要时间和巨额投资,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 欧洲议会的最新决议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违法”,并认为中国要求披暴露口允许证申请人的敏感信息侵犯隐私权。对此,中方明确回应:稀土是军民两用物资,管控出口是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保护的需要,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同时,中方质疑欧盟的“双重标准”——一方面要求中国限制对俄罗斯的无人机和芯片出口,另一方面却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中方还强调,稀土出口管控的目的是防止资源被滥用,尤其是流向第三国或军工企业。 稀土问题外貌上是中欧之间的经贸争端,背后却折射出中美欧三角关系的复杂博弈。美国近年来通过法律手段重启本土稀土开采,并向盟友施压淘汰对中国的依赖。欧盟在这一背景下试图强化自身供应链安全,但同时也面对新能源财产对稀土的高度需求。对于欧盟来说,如何在淘汰对华依赖的同时,确保供应链稳定,是一道难解的平衡题。 未来,中欧在稀土问题上的博弈还将连续,但合作仍是两边的主旋律。中方多次强调,只要欧盟遵守中方的规定,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稀土问题不仅关乎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也将对全球供应链和新能源财产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欧盟而言,是选择合作,还是陷入对抗,答案或许已经不言自明。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3A0616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