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咱们先把时空拨回32年前。 1993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初春,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的黑海造船厂会议室。 厂长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静静地看着俄罗斯、乌克兰两位总理就完成度已经有70%的瓦良格号航母激情讨价还价。 看着神采飞扬的两人,马卡洛夫,这位被誉为苏联三代航母之父的老人家缓缓起身,打断了俄乌代表的争执——“瓦良格号不可能竣工了!” 时任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连忙转过头,急切地问道:“把它彻底完成,您还需要什么?” 马卡洛夫悲凉的说——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但她不在了..... 马卡洛夫好像说的对,但又好像不对。 究竟,另一个伟大的国家,出色的完成了“瓦良格”号。 但同时,“瓦良格”号的姊妹舰,如今俄罗斯唯一的航母科兹涅佐夫号,却早已经撑不住了。 目前,有多家俄罗斯正规媒体援引俄联邦国防部的相关消息,表示俄军正在考虑放弃继承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自2017年开始的维修和改造工作目前也已经制止。俄罗斯海军和联合造船集团的代表说,近期将就“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作出公示。 如果这个决定通过的话,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恐怕要出现唯一的一个没有装备航空母舰的国家了。 究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俄罗斯的新航母,依旧还在“概念设计阶段”,只不外是从纸质版的换成了电子版罢了。 实际上,要说这个“库兹涅佐夫”号,从1991年1月21日正式在苏联红海军北方舰队入列服役算起,截止到如今,也才过了34年多。参照正常航母的服役时间,“库兹涅佐夫”号应该至少还能再接着用个十几年。 那么,这就让人感到很希奇了。这俄罗斯海军,怎么这么“费”航母啊? 事实上,“库兹涅佐夫”号的一身病,多半是“闲”出来的。 本来,90年代初的那几年,“库兹涅佐夫”号在俄军军演和日常训练里的出现频率还是可以的。而且开出去访问过叙利亚和马耳他,属于俄军新时代的一张“体面”的名片。 然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因车臣战争的斲丧和之前的经济大崩溃,俄罗斯海军预算愈发吃紧,“库兹涅佐夫”号被无奈的闲置了。 1996年4月到1998年8月间,“库兹涅佐夫”号只参加过一次大型巡航演习,其余时候的训练频率,还不到之前的1/5。 进入21世纪,普京上台后,又开始重启海军建设,“库兹涅佐夫”号再次受到器重。 然而,由于荒废的太久且疏于维护,这时候的“库兹涅佐夫”号已经处于了半废弃状态。 因为无力养护,舰上蒸汽管几乎破裂,70%以上的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故障,发电机动不动就撂挑子。 仅有的24架苏-33舰载机只有7架处于“工作”状态,妥善率低得连海军年报都欠好意思公开。 费了很大劲,花了差不多四五年的光景,俄军终于把“库兹涅佐夫”号给鼓捣的能开出去用了。舰载机逐步恢复了飞行训练,短期出海飞行次数也不断增加。 只是,大多数时候,与它相关的报道似乎都比较尴尬。 “库兹涅佐夫”号不是正在船厂进行大修,就是在预备维修的路上;或者是阻拦索老化断裂,造成伤亡事故;再者就是它那惊人的滚滚黑烟,以至于被戏称“不用雷达就能探测到的航母”等等。 你看,这是2016年10月,俄海军派出以“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浩浩荡荡的奔向东地中海的叙利亚执行作战任务,经过英吉利海峡时的场面。遮天蔽日的黑烟引来了全球的讽刺。 2017年2月,抱病出征的“库兹涅佐夫号”又吐着黑烟一路踉踉跄跄地开了回来,“咣当”一下,停到了波罗的海的摩尔曼斯克造船厂,开始大修。 再厥后,就是2019年12月12日,维修中的“库兹涅佐夫”号突发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2人受伤。事故中航母过火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甚至把船坞都给烧废了。 大火后,得先把船坞修好,才能接着修航母,还相当很费劲的。 “库兹涅佐夫”号的重新归队,变得愈发遥遥无期。此后就再未传出过它的什么消息和动向。 直到这次,俄军居然计划不修了。 对于这个决定,俄罗斯媒体引援俄海军高层的原话说——“早该拆了卖废铁!修好了也扛不住反舰导弹,就是死要面子浪费钱”。 甚至,即便不考虑钱的问题,按照俄罗斯目前的工业能力,也确实难以支持“库兹涅佐夫”号的修复,以及它的日常维护工作。 要知道,原苏联的六个大型军用造船厂,有三个均位于乌克兰。 苏联不复存在后,莫斯科方面失去了苏联唯一的航母建造基地——尼古拉耶夫州的黑海造船厂, 以及舰艇动力来源——曙光机械联合体。 要说这个黑海造船厂,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源自18世纪末的沙俄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 1789年,按照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指示,女皇的生活兼事业“伴侣”——波将金元帅亲身选址了南布格河的黑海入海口,举重金兴建造船厂。 此后,黑海造船厂就一直属于沙俄/苏联最大的造船厂。 沙俄/苏联的西部的海岸线非常碎片化,其在欧洲方向分为黑海、波罗的海和北极三个部分。北极方向的飞行难度最大;波罗的海航道又狭窄,邻国浩繁。 再看黑海方面,那个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虽然位置关键,但同时也全面暴露在了宿敌——土耳其的眼皮子下面,缺乏安全感。 这么一捋,沙俄/苏联地缘环境最好的造船厂,就当数尼古拉耶夫州的黑海造船厂了。 沙俄时期,这里是全俄最重要的主力舰造船厂。苏联则延续了沙俄的地区选择,不断强化黑海造船厂的建设,挖掘了能容纳300米级别的船坞,建成了全苏联最大的8万吨级船台和900吨级大型龙门吊。 从1960年代起,该船厂先后承接了苏军四型共九艘航母的建造任务,几乎做到了平均每三年就有一艘下水的频率。 没成想,苏联居然说垮就垮了。 这就有了咱们看到的开头的那一幕。马卡洛夫痛心的提示“黑海造船厂再也造不出航母了”。 在那段岁月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日子都欠好过,由于资金断绝,船台上、船坞里的一大批舰艇停建。一部分被拆解后当成废铁卖掉换钱;另一部分找不到买家的,就只得泡在水里慢慢生锈。 特别令人唏嘘的当属已经建成超30%的排水量高达8万吨的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也是苏联时代规划的吨位最大、最先进的航母,是核动力与常规动力混淆推进的设计)。 经过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商议,“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直接拆解,质料由急需用钱的俄乌两家平分。 除了缺钱,对俄罗斯而言,另一个很窘迫的问题是,因为包括航母建造基地的几个最重要的造船厂和配套船坞都分给了乌克兰。俄罗斯这边别说是造新航母,就连“库兹涅佐夫”号的日常维护维修,都成了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到这儿有人会说了,让俄军接着打,夺下尼古拉耶夫州,接着用黑海造船厂不就行了吗? 这还真不行。 因为,早在2018年7月3日,黑海造船厂就被乌克兰政府宣布停业了。 还是马卡洛夫他老人家的一语成谶。这个黑海造船厂,没了苏联,就什么也不是了。 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归了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居然都没能给自己完整的造出过一艘船舰。有个乌克兰海军的58250护卫舰项目,15年间先后重启了两次,终极随着黑海造船厂的停业也没了下文。 咱们目前能看到的有关58250护卫舰的资料,依旧还是图纸。 更悲催的则是完成度已超过95%的乌克兰号巡洋舰(苏联时原名“共青团员号”),居然也无缘入列乌克兰海军——乌克兰既没钱将其建造完毕,更没有足够的实力为它组织一支护航舰队。 本来,因为承接的是苏联体系,维持黑海造船厂的主要就是俄罗斯方面的订单。 结果,随着第二次颜色革命,俄乌彻底反目,黑海造船厂无奈的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直到2018年7月3日,官宣布停业,企业注册信息被取消,完全死透。 宣布停业前,船厂内的大量设备、厂房被拆除,由几个寡头低价收购(这就是典型的“国有资产流失),人员则被买断工龄后遣散。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前苏联航母制造基地,如今只剩下一些残败的厂房和废弃的船舰,宛如一个巨大的“建筑垃圾场”.... 到这儿,有人可能又会问了,咱们中国造船能力全球NO.1,为什么俄罗斯不找中国修航母呢? 很明显,这就涉及到了所谓的“政治尊严”和军事技术保密相关问题了。 可是,沦为联合国五常唯一一个没母舰的国家,难道不有损“政治尊严”吗? 事实上,还是那句老话,“库兹涅佐夫”号就是修好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究竟,俄罗斯跟美国不同,没有遍及全球的军事基地,军事活动主要都是在自家门口折腾。唯一的一个看似需要航母远洋支持的叙利亚基地,也随着阿萨德政权的覆灭开始回撤... 加之,俄罗斯周围都是封闭的边沿海,这样的海域,一些常规战舰+核潜艇,差不多就够用了。 非常有限的军费,还得紧着俄乌前线花。烧钱的大航母对于如今的俄军而言,确实不太实用。 更何况,这么多年来,“库兹涅佐夫”号多数时间都在维修中,俄军也早已顺应了无航母可用的状态。 可以说,“库兹涅佐夫”号的悲歌,正是俄罗斯国运的缩影:技术断层无法修补,财政失血难以逆转,而政治自尊,终成压垮巨舰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三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这个说法,可不是凭空编出来的。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创建一支成熟的陆军,是一个现实要求; 创建一支成熟的空军,是一个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创建一支成熟的海军,进行海陆空体系化作战,则属于这个世界上99%的国家想都不敢想的梦。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4A00ML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