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 作者:Doctor观天下 国际政治专业博士(聚焦东北亚区域政治研究) 导语:“怎能忍受被对方看扁!”面对特朗普政府突然宣称对日出口商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大棒,日本首相石破茂街头演讲中的咆哮震动东亚。随着决定其政治生命的参议院选举倒计时敲响,这位支持率跌破24%的首相,正将关税战场变为选举赌局。一边是步步紧逼的“美国优先”,一边是虎视眈眈的极右翼黑马,日本政坛的“七月风暴”已提前登陆。当白宫的关税信函送达日本首相官邸,太平洋两岸的盟友关系正在履历战后最严峻的考验。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日本首相石破茂。 图片来源:韩联社 一、“咆哮”背后的绝境:经济悬崖与政治绞索经济低迷叠加贸易打击,形成了石破茂政府面临的最大现实困境。日本经济在过去十年一直处于缓慢复苏与结构性调整的交织期。2025年初,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2%,通胀率徘徊在1.5%左右,民众消费意愿疲软,企业投资谨慎。日本对美出口占比高达17%,尤其在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业,日本极度依赖美市场。此番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无疑是对日本经济的重击,25%的额外关税意味着日本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骤降,将引发日本数万亿日元的损失和数十万就业岗位的风险。数据显示,关税实施后,日本对美出口额预计将淘汰15%-20%,560万汽车从业者的生计将悬于一线,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正对准日本经济的命脉——汽车产业占据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仅2024年就出口137万辆。经济压力催生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成为石破茂政治支持率下滑的根本原因。 更让日本政界寒心的是传统盟友的“背叛”。长期以来,美日同盟被视为日本安全与经济的“双保险”。然而,特朗普政府一再以“公平贸易”为名,步步紧逼日本,要求其大幅让步于关税和军费分摊。此次加征关税,是特朗普对盟友施压的典型案例,显示出美国在贸易问题上不惜捐躯传统盟友利益以谋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态度。对此,石破茂多次公开表达“遗憾”与“不担当”。但现实是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日本外交空间极为有限。 2025年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美国华盛顿白宫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赠与的礼物。图片来源:韩联社。 石破茂的困境远不止于此。关税打击、外交压力叠加政治丑闻,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跌至历史低点。2025年上半年,日本政坛接连曝出多起涉及政府高层的腐败和利益输送案件,包括“商品券丑闻”、官员财产申报不实、以及与大企业之间的利益勾结。这些丑闻不仅暴露了政府内部管理的松散和腐败问题,更严重损害了公众对执政党的信托。民调显示,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跌至历史低点。连续四个月支持率低于30%,6月甚至跌至22%,接近内阁“下台”的危险线。若执政同盟在即将到来的7月20日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石破茂将面临辞职压力,或恐引发政权更迭。那么,这场政治风暴的焦点,是石破茂如安在经济和外交压力下,挽回民心、稳住政权,还是被迫走向政治末路。 二、 强硬姿态:选举计谋还是流亡一搏?面对美国的强硬加征关税,石破茂罕见地展现出强硬姿态,公开表示“绝不妥协”,强调日本必须“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并答应“保护日本农业和制造业的利益不受损害”。这一系列表态,旨在塑造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形象,试图引发民族主义情绪,凝结国内支持。但现实是,选民对“强硬表态”反应复杂。一方面,部分保守派和农村选民对首相“硬气”表示认同;另一方面,更多中间选民质疑其“姿态大于实质”,属于选举前的政治表演。 但从目前的会商态势和政策工具来看,石破茂政府贸易反制方面的选择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在于,日本经济体量和市场依赖度较高,难以像中国般对美采取大规模反制步伐。此番“绝不妥协”的姿态更多是政治博弈中的一种威慑本领,试图借此争取会商筹码和选民支持。而鉴于日本经济和安全对美依赖根深蒂固,口头强硬难以改变现实,其可信度存疑。若美方继承加码,日本经济和政权稳定将面临更大风险。日本农村选民向来是自民党、尤其是保守派的重要票仓。石破茂反复强调“绝不捐躯日本农业”,意在守住农村选票。但随着农产品出口受阻、补贴缩水,农村选民的不满情绪也在上升。若失去这块“最后的堡垒”,自民党将彻底失去执政根基。 7月3日,日本东京市,公民在参议院选举的街头竞选演讲中鼓掌。图片来源:韩联社。 三、7月20日:参议院选举的“诸神黄昏”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即将拉开序幕。此次选举改选125个席位,执政同盟自民党与公明党合计必要赢得至少50席,才能维持参议院多数职位。而据民调显示,执政同盟支持率持续低迷,胜败线岌岌可危。石破茂连日奔走9980公里,相当于历任首相三倍的行程强度,可见其对选情的高度紧张和担忧。此番高调表态被视为是在“点燃战场情绪”,试图用外交议题代替腐败丑闻的选战主轴。可以预见的是,本次选举中,“反特朗普经济侵犯”将成为多数在野党动员的民意焦点。石破茂的发言亦有抢占舆论高地之意。 与此同时,在野党阵营则趁势崛起,使用执政同盟的缺点积极扩展支持基础。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等反对派迅速跟进,批评自民党“对美低声下气”,联合发起“反对加税”“反对腐败”“推动政治改革”的竞选主张,吸引了大量中间选民和年轻人。而参政党从3%的支持率迅速飙升至7%,成为本次选举的黑马。其主张“强化国家自主权”“反对过度依赖美国”,与石破茂的强硬姿态形成微妙呼应,但更强调彻底改革和反腐。此外,极右翼政党和新兴小党也在此次选举中积极出击,主打“民族独立”“反美”“反全球化”旗号,吸引对传统政党失望的选民,其可能在关键选区搅动选举格局,甚至影响整体议席分布。极右翼势力的崛起,也反映出日本社会深层次的分裂和不满,为未来政治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7月3日,日本群众聚集在参议院选举街头竞选演讲的现场。标语牌上写着“不容忍歧视和分裂”、“免费教育”和“防止战争的外交”。图片来源:韩联社 四、裂痕深处:美日同盟走向未知参议院选举已成石破茂的“生死局”。执政同盟需在125席改选中夺得50席才能维持过半优势,而共同社民调显示:49.9%民众希望执政同盟败北,仅39.8%支持其过关;内阁支持率暴跌至25.4%,较上月骤降7个百分点,创战后最低纪录之一;自民党铁票仓鹿儿岛告急,32个“一人区”仅9席稳赢,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以36.6%支持率碾压执政党的20.5%。若选举失利,石破茂或成战后任期最短首相,自民党政权将彻底崩盘。新政权上台后,潜在继任者中,亲美派可能重启绥靖门路,民族主义者或加速“脱美”进程,可能推行更强硬的对美政策,甚至重新审视美日同盟的战略定位。在野党主张“多元外交”,强化与中国、欧盟等其他大国的关系,淘汰对美国的依赖。这将导致美日同盟出现裂痕,安全合作和贸易关系可能面临重新洗牌。政权更迭也将带来国内政策的重大调整,政治生态进入新阶段。 而倘若石破茂险胜保住政权,被减弱的石破茂将在民粹压力与美国的霸凌间走钢丝。执政同盟势必右倾化加速,采取更强硬的民族主义和自主外交政策,以应对内外压力。参政党等新兴势力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推动“反美”“民族主义”议题进入主流政治议程,逐步侵蚀传统政策框架。美日同盟虽难以断裂,但裂痕难以修复,未来合作必将充满变数。 抗议者在圣保罗放火焚烧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雕像,以抗议2月10日宣布对巴西商品征收50%的关税。图片来源:朝鲜日报。 结语:投票箱即将合上,石破茂的“关税战斗”是绝地反击的号角,还是政权落幕的绝唱?太平洋两岸,东京的焦急与华盛顿的冷漠交织成一张大网。神谷宗币领导参政党举着“日本优先”横幅走向国会,美国财长贝森特却取消访日贸易会商。东京财务省的灯光彻夜未熄,官员们计算着抛售美债的代价;福岛渔民守着解禁后首批输华金枪鱼,祈祷中国市场不再得而复失。这场失衡的盟友对决,恰如一面映照全球化裂变的镜子——韩国、欧洲的领导人都在屏息关注:在“美国优先”的时代,中等强国能否找到生存空间?当爱知县的丰田工人加班赶制最后一批免税车,当北海道的稻农雨中凝视着首相沾泥的裤腿,他们投下的每一票,都在为这个盟友关系的“未知走向”标注新的航标——那里没有确定的彼岸,只有汹涌的波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4A05RJ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