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首访中国,李在明思量了十天后,韩媒给出了答案 据韩国主要的商业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韩国新总统李在明,决定不参加今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纪念运动。 由于这一消息并非韩国官方渠道放出,而是韩国媒体给出的答案,因今后面也大概存在变数。 优先美韩同盟:外交决策的“潜规则”根据韩媒报道所言:美韩元首会谈、日韩首脑会谈尚未敲定,他担心此时访华会打击韩国现有外交格局,甚至影响正进行的美韩经贸谈判。 说白了,就是怕触怒美国。 即便他曾承诺“在中美间平衡外交”,却也直言“美韩同盟是不可动摇的基石”。 这种选择看似稳妥,实则透着被动。 韩国想先稳住与美国、日本的互动,再回头处理对华关系,仿佛把近邻放在了“备选清单”。可外交场上,时机从不等人。 就像十年前朴槿惠抓住机会访华,为中韩互动注入动力,即便厥后因“萨德”遇冷,那次访问仍留下积极遗产。 而李在明面对的,大概是任内仅有的庞大双边互动契机,一旦错过,再难复制。 站不住脚的借口而为了让拒绝更体面,韩国抛出了“希望中方先访问韩国”的说法。 据韩国总统办公室相关人士13日表示:“预计李总统很难参加中国9.3阅兵”, 理由是“韩国前总统文在寅2017年访华,这次轮到中方回访了”。 这个借口实在牵强——文在寅访华已是8年前的事,中韩关系这几年几经起伏,李在明接手的本就是尹锡悦留下的“烂摊子”。 纠结于互访顺序,而非着眼实质合作,本质是回避问题的托词。 更关键的是,这种姿态暴露了韩国的底气不足。它既想从对华合作中获利(中韩贸易额占韩国外贸近三成),又不敢得罪美国,只能在“平衡”的幌子下向美国妥协。 就像尹锡悦时期一样,每次提及中韩高层互动,总要先看美国脸色,最终让机会一次次溜走。 错过的不只是一次访问说到底,这仍是韩国外交的老问题:在大国博弈中缺乏战略自主。 顾忌美国脸色,纠结形式细节,却看不清真正的国家利益。 中韩作为近邻,经贸互补、安全关联紧密,错过当下的互动良机,只会让后续改善关系的难度陡增。 李在明的选择或许“不出不测”,却也让人看清: 只要韩国跳不出“美韩同盟至上”的框框,中韩关系的突破,恐怕还得等更有气概气派的时候。 而那个时候,不会永远等着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5A05AL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