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都表明,与中航成飞并称为“中国战斗机研制单位双雄”的中航沈飞,这是要“玩一把大的了”,尤为值得我们期待。 在央视军事频道和新闻频道于近期播出的《揭秘歼-15系列战机》的报道中,于2024年完成封顶、尚未完玉成部建设工作的沈飞新厂房也得以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座典型的单层单体厂房,此类厂房占地面积大,厂房内部方便构造短距离交通运输,尤其适合生产尺寸较大或外形不规则的大型产品。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这座厂房完工后,将有望让中航沈飞的军用航空器产能提升一大截。 从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内容来看,该厂房占地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那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很简单,作为美国军工复合体顶级巨头之一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其为F-35系列隐身战机所建造的生产线厂房占地面积,大概在27.5万平方米左右。按照洛·马公司早前的说法,这座厂房所容纳的生产线、生产资料和工人的数目,足以包管以每年约300架的产能量产F-35。而现在看来,F-35系列战斗机的年产量约为150架,显然说明其还远未达到厂房和生产线的能力上限。 而在中航沈飞这里,其新建厂房的占地面积与洛·马公司极其接近,那这是否意味着前者的拳头产品,即中国第二款国产五代机歼-35,也将有望实现每年不低于150架的产能、甚至是来到每年300架的水平呢?对于中国这个“全球制造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来说,相关问题的答案大概率会是肯定的。 不仅云云,在沈飞此前公开的“沈阳航空航天城”规划图中,当前即将完成建造的新厂房,其实还只是个“一期工程”,未来还将有一座与之占地面积相近的厂房和其他配套修建物,两座厂房的长度都将超过700米,比2艘国产航母“福建舰”加起来的长度还要大。不难想象,在新厂房中,诸如歼-35这样的战斗机应该是从厂房的一侧开始生产,随着位置的移动,其将从一堆散件逐步成型,在到达厂房另一侧时,成为一架完整且等待厂家试飞的成品。而随着流程的反复和持续,大量歼-35都将被这样生产出来。 固然了,不但是歼-35,有可能被命名为歼-50的“北六代”,也在未来有大概率出自沈飞新建厂房之手。现在看来,“北六代”的试飞频率不低,或说明其通过各类试飞科目时均较为顺遂、甚至可能对很多试飞科目实现了“一遍过”。在这种情况下,“北六代”得以定型的时间恐将比许多人预测的2030年~2035年要早得多,不排除其会在2030年前就实现定型和答应量产。在这种可能性的面前,中航沈飞天然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特别是要打造出足够大的新厂房和铺开生产线。 好吧,这么一想,光是沈飞的2座大型厂房,就有可能在未来做到每年量产300~500架隐身战机,这在和平时期已然属于是“产能暴兵”的水平了。我们将有望把美国军工复合体的隐身战机产能都远远甩在身后,成为他国难以挑战的第一。而这还只是中航沈飞一家,若是把中航成飞也算进来,那中国将在战斗机这一战术类飞机的生产能力方面,来到怎样的程度呢?想必许多人的心中都有数了吧? 苏联时期的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扬言,“苏联的流水线制造洲际导弹,就像生产香肠一样简单”。许多年后人们才发现,他的这句话有着十足的夸大成分。但现在看来,中航沈飞的新厂房是实打实的,再加上国内无比旺盛的制造业产能,“如同造手机一般地造隐身战机”,在中国这里或将成为实际,我们可以对此好好期待一番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6LO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