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7月8日报道,一段特朗普去年在募款活动的私下发言录音被披露后,内容引发巨大争议。 录音中,特朗普声称曾对普京放话:若普京攻击乌克兰,他就轰炸莫斯科。 而后又声称:若中国“武力收台”,美国将“轰炸北京”回应。 旧录音言论再引热议事实上,特朗普“轰炸北京”的说法,去年5月已有部分媒体报道,但此次流出的现场录音坐实了他确实说过类似言论。 中国国防部此前回应称:假如这一报导是属实的话,上述言论是非常丧尽天良的。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发表这些言论的时间,为参与大选募款期间,并非美国在任总统,其言论并无现实政治效力,但也暴露了他“武力至上”的真实逻辑。 从以伊辩论中答应轰炸伊朗核设施、险些激化中东局势,到对中俄放“狠话”,他从未掩饰用军事威胁解决问题的倾向。 诺奖提名反转:巴铁为何急着撤回?更讽刺的是,今年6月,巴基斯坦曾以“特朗普缓和印巴局势”为由,提名他比赛诺贝尔和平奖。但这一提名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印巴双方均未承认特朗普在辩论中发挥关键作用,印度乃至明确表示“从未也不会接受外部调解”;巴基斯坦国内也猛烈反对,前巴基斯坦驻美大使洛迪直言“此举不代表巴民众观点”。 随着特朗普答应袭击伊朗核设施,彻底激怒伊斯兰世界,伊斯兰学者协会主席拉赫曼质问 “特朗普支持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朗哪有和平可言?” 此前,巴参议员已提交撤回提名的决议,这场“和平闹剧”即将收场。 言行不一背后:“和平捍卫者”面具被撕破从“轰炸北京”的疯狂威胁,到“和平斡旋者”的虚伪人设,特朗普的言行矛盾彻底暴露。他口口声声“阻止核战争”,现实却用武力加剧辩论;表面要当“和平使者”,转身就答应军事打击。 越来越多国家通过这些操作看清本质:所谓“美国调解”不过是政治作秀,所谓“和平承诺”更像空口白话。当巴基斯坦不惜“打脸”也要撤回提名,当各国对美幻想逐渐破灭,或许正是特朗普式“双标外交”最真实的注脚。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5S9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