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消息,7月9日10时50分至11时5分,在东海上空,一架中国空军的歼轰-7A战斗轰炸机,对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一架YS-11EB电子侦察机进行了近间隔跟踪拦截,当时两机最近水平间隔约30米,垂直间隔约60米。 7月10日10时至10时10分,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一架YS-11EB电子侦察机,同样在东海上空遭到了中国空军一架歼轰-7A战斗轰炸机的近间隔拦截,双方水平间隔约60米,垂直间隔约30米。 从日方发布的消息,中国的军迷可以推断,是日方的YS-11EB电子侦察机,连续在7月9日至10日两天,飞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中方才会起飞歼轰-7A战斗轰炸机前出识别查证,并进行警告和驱离,这是合情合理的常规操作。日方反应如此激烈,只能说是内心有鬼。 YS-11EB电子侦察机,其最大航程虽然只有1110公里,但是机上却搭载了合成孔径雷达与红外传感器、J/ALR-2信号谍报系统,可对周边空域的电磁信号进行全方位搜集,并能有效截获、分析和识别敌方雷达、通信等电子信号。一言以蔽之,这款军机具有较强的电子谍报信号侦察能力。 从日本航空自卫队拍摄到的相关影像资料来看,中国空军的这架在东海防空识别区拦截YS-11EB电子侦察机的歼轰-7A战斗轰炸机,挂载了3个副油箱和2枚霹雳-5(PL-5)近距格斗空空导弹。 考虑到“飞豹”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在外挂3个燃油箱和2枚霹雳-5导弹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地延长滞空时间,参与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低烈度空中对峙。 当年,在东海上空(中国还未设置防空识别区),就曾发作中日军机对峙的一幕。中国军队“飞豹”早期型号——歼轰-7战斗轰炸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4EJ “鬼怪” 式战斗机,双方谁也不让谁,都在空中缠斗和耗着。 最终,还是F-4EJ “鬼怪” 式战斗机熬不住了,不得不调转机头,灰溜溜地撤离了中日军机对峙的东海某空域。原因是日机的燃油快耗尽了,若在空中再对峙下去,就得掉海里喂鲨鱼了。 歼轰-7包括今后的改进型号歼轰-7A,是除轰-6系列轰炸机外中国航程最远的军机,远超当时“短腿”的歼-7和歼-8战斗机,能执行中远程巡航和在东海上空参与对外来军机的警告和驱离等使命。 “飞豹”战斗轰炸机,在歼-11、歼-16、歼-20等长航时战斗机未正式入列的年代,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携带燃油箱和霹雳-5近距格斗导弹,被解放军当作前线截击机来运营的。 凭借其航程远、滞空时间长的特点,在东海上空的对峙中,让日本F-4EJ等战斗机吃尽了苦头,基本上占不到什么便宜。最终,选择落荒而逃的还是日本的军机。 据当年在东海上空与“飞豹”对峙的日本飞行员福岛丰文事后形貌,歼轰-7飞行员迫使他的F-4EJ战斗机接纳紧急规避动作之后,又强行贴近他的座机与之进行 “编队飞行”。 歼轰-7依托较大的航程和出色的低速滞空能力,与其进行长时间的空中周旋,直到他驾驶的F-4EJ战斗机因燃油告警不得不返航时,“飞豹”似乎还没有掉头的意思。 这让福岛丰文深感震惊,心急火燎地调转机头返航,离开了难缠的对手——歼轰-7战斗轰炸机。充分显现了 “飞豹” 战斗轰炸机的性能上风,以及中国飞行员的高超技艺。 现在,时隔将近30年以后,中日军机再次在东海上空对峙,只不外当年中国未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次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YS-11EB电子侦察机,闯入了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老当益壮的歼轰-7A奉命带弹带油出击,拦截了这架日本的YS-11EB电子侦察机,双方最近间隔仅30米,对于军机来说,这个空中间隔,已经是很近了。 任何一方的军机飞行员,稍有操控不慎,极易发生空中擦碰的变乱。相对而言,喷气式的“飞豹”的航速,要远高于涡桨驱动的YS-11EB电子侦察机。 能飞抵涡桨飞机30米处,并完成警告驱离使命,体现了歼轰-7A战斗轰炸机低速滞空能力的强大。既能以大航程空中对峙中“耗死”当年的F-4EJ “鬼怪” 式战斗机,也能完成拦截、警告和驱离涡桨驱动的低速YS-11EB电子侦察机。 总之,歼轰-7/A战斗轰炸机,它的机体内部储存的燃油大,航程和作战半径远,非常适合应付在防空识别区的低烈度的空中对峙。不但能“耗死”当年的F-4EJ “鬼怪” 式战斗机,即便在当下廉颇老矣的“飞豹”也能应对涡桨驱动YS-11EB电子侦察机。 军迷的眼光都盯双座版歼-20S、歼-35等新锐的战斗机身上,老旧型号的“飞豹”基本上都无人提及了。若不是日本防卫省发布的消息,很多人都忘了老掉牙的歼轰-7A却依然活跃在海防一线,看来即便有了歼-16多用途战斗机大规模的列装,短期内“飞豹”还不会退役,还将在军中继续发挥余热,体现出它的最大装备代价。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4HM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