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之久,且仍在不断升级,停止如今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但可以肯定的是,士兵伤亡情况都不会乐观。 乌方一边虽然有美西方武器的支援,但是士兵来源成了困难。过去两年时间里,频繁的征兵让乌克兰内部叫苦连天,甚至社交媒体上流传出了不少郑斌办公室职员当街“抓壮丁”的视频。 而俄方这边,虽然武器资金全靠自己支撑,但是在解决士兵不够题目上,其似乎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日前,乌克兰国防部谍报总局就再次透露,俄罗斯军事和政治领导层,找到了一个维持对乌克兰战争的新方法,他们除了从非洲和亚洲国家招募大量雇佣兵之外,还把朝鲜部队部署到了前线。近日更是计划构造部署一支老挝团结工兵部队,让他们前往库尔斯克地域扫雷。 同时,乌方还透露,老挝方面也答应了俄方的这一请求,据估计接下来老挝将向俄方派遣50名军事工兵,帮忙该地域的排雷工作。此外,老挝还向俄方提供了无偿援助,为参与和乌克兰作战行动的俄罗斯受伤士兵,提供康复服务。 库尔斯克这个地方,因为二战和俄乌冲突,遗留了大量的未爆弹药。二战期间,该地区是东线战场的焦点,地雷与炸弹密度极高;2022年俄乌冲突后,乌军又频繁使用“海马斯”火箭炮等集束弹药,这些集束弹药足足含180枚子炸弹,这就导致地区雷患加剧。 俄罗斯一边虽改装了T-62M坦克为扫雷车,但专业技术和职员仍不太够。而老挝这边,也是全球人均受轰炸最严重的国家,从1964年到1973年,他们总共遭受美军58万次空袭,该国遗留了约8000万枚未爆弹药,所以其工程兵部队在处理复杂地形,包括丛林、农田和集束炸弹方面积累了独特经验。 此前老挝工兵就曾使用无人机勘察雷场、机器人排爆等技术,这与俄罗斯现有设备如俄制探雷器兼容性较高,可快速形成战斗力。 现阶段,俄方和老挝方面尚未就此做出回应。但是我们回顾过去两国之间的练习和合作协议,就能发现一些铺垫和端倪。 在2018年俄老合作中,俄军就曾向老挝提供过扫雷设备,并培训了136名士兵,如今老挝在库尔斯克,便可反向输出实战演练中积累的班组战术和无人机应用经验。 去年八月份,两国还签订了一份《俄老军事合作协议》,这也为此次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合作协议内容涵盖扫雷、军事医学、装备援助等范畴。此次扫雷行动,便是协议落地的具体体现,一定水平上强化了双方在非传统安全范畴的绑定。 对于俄方而言,老挝方面的加入,不仅仅是在军事范畴给予了其支持,在政治立场上能让俄方更有底气。 老挝是继朝鲜之后,第二个公开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的国家,其行动具有标杆意义。而俄方这边,通过展示朋友圈,也可有效抵消西方制裁的影响,证明自身并非孤立无援。甚至未来若能将此类扫雷行动包装为“人道主义合作”,规避国际法对外国军事气力介入冲突的限制,还可降低国际舆论压力,为后续可能的军事协作,如老挝特种部队参与铺路。 至于老挝这边,出兵俄罗斯也有自己的考量。 一方面,该国经济高度依赖外援,俄罗斯完全可以通过能源、粮食和药品供应换取其支持。参考朝鲜模式,未来老挝参与库尔斯克的扫雷行动后,俄方很可能以能源和物资作为回报。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还规避了美元体系,强化了双方在制裁下的经济韧性。 另一方面在军事技术上,对老挝来说也是以人力换装备的一种务实交易。老挝军队长期面临装备老化题目,陆军主力仍依赖T-34坦克和二战时期火炮,空军仅有12架雅克-130教练机可用。 而在去年和俄方签订合作协议后,俄方已向老挝交付4辆T-72B3主战坦克、2套“道尔-M2”防空导弹系统,代价约1200万美元,相称于老挝年度军费的15%;在之后的扫雷行动中,俄军提供的机器人操作培训,也可直策应用于老挝国内,淘汰其境内每年因误炸造成的死亡事故次数。 反观乌克兰这边,当前局势并不乐观,美国暂停军事援助后,乌方政治局势急剧恶化,甚至有消息称泽连斯基的政权结构也陷入了杂乱。 在内部情况杂乱的背景下,老挝遣工兵赴库尔斯克排雷,将再次给乌方前线带来致命一击。库尔斯克州作为俄乌边境的关键防御支点,其雷区清理后,俄军可将原本用于扫雷的工兵部队调往顿巴斯前线,这种兵力腾挪使乌军在东部战线的压力陡增。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俄军后勤通道的重构。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铁路线是俄军向哈尔科夫方向运送弹药的焦点动脉,老挝工兵清理该线路周边雷区后,俄军货运列车通行效率将得以提升,单日弹药运送量剧增。这直接导致乌军在哈尔科夫的“海马斯”火箭弹拦截效率下降。 总得来说,这种冲击的本质,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杠杆效应,老挝用极小的投入撬动了国际规则的裂缝,而乌克兰则成为这场规则重构的捐躯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7A06B8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