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俄军向乌克兰日托米尔附近的奥泽尔尼空军基地发动了团结导弹袭击。 据乌克兰空军称,俄军当晚发射了7枚Kh-101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和6枚Kh-47M2“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打击多个地区的目标,其中包括存放有大量外援物资的奥泽尔尼空军基地。 奥泽尔尼空军基地是乌克兰军事物资的紧张中转站。 通过此前社交媒体流传的卫星照片显示,这里的机场停机坪以及周边区域堆满了大量各式装备和物资集装箱,而附近的跑道上还停放有伊尔-76运输机。据称,每天都有大量飞机起降,将西方救济的物资运送到这个机场。 从这些卫星照片看,奥泽尔尼空军基地的物资堆积如山。 假如排除乌克兰采用诱饵战术,堆放假目标故意吸引俄军攻击的话,那么这个基地必然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战略打击目标。 但假如真的像乌克兰空军公布的导弹数量,想要彻底摧毁这样一个大型机场,亦大概是将散布在基地的各种物资全部炸毁,俄军发射的这点导弹着实有点少。 经查过往信息发现,俄军在6月份也对该基地进行过打击,但或许是打击效果不佳,7月9日晚才再次进行打击。这或许从侧面阐明白当前俄军远程准确打击弹药数量不足,只能接纳这种添油战术,但却无法彻底摧毁机场上堆放的战略物资。 这就牵扯出另外一个话题,纵然是信息化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传统的工业生产能力依然非常紧张。多年的俄乌战争大量消耗双方物资,就连平凡的152毫米榴弹都成为了紧俏物资,更不要说细密的导弹武器了。 俄军远程准确制导弹药本来就不多,如今也只能生产多少打多少,并不能集中起来使用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导致固然俄军时不时对乌克兰目标进行远程导弹袭击,但团体打击效果却并不突出。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做好未来战争准备,不仅仅在武器装备和弹药的先进性上要有保障,在数量规模上也必须能够经得起现代战争的快速消耗,并能够在战争一开始就集中气力将弹药投射到目标上,以确保“一击必杀”,而不能久拖不决! 想要彻底破坏一个机场,其实需要海量的弹药。 以这次袭击的奥泽尔尼空军基地为例。该机场建于1933年,1942年被德国空军扩展。二战后这里一直作为苏联远程航空兵的轰炸机机场,部署有第15近卫重型轰炸航空兵师,1965年该机场开始吸收图-22K“眼罩”超音速轰炸机,后来还换装过图-22M2“逆火”超音速轰炸机。别的,该机场还驻扎有防空军的第28防空师第894战斗机团,该团先后装备苏-9截击机、米格-23MLD战斗机等。 1994年,乌克兰将该基地重新划归西部防空区。这里有多达30个坚固的机堡,尚有多条跑道、滑行道以及附属区域。 想要对这样一个物资堆积如山的大型面目标进行有用打击,就必须投入大量准确制导弹药,并采用子母弹等面杀伤的末敏弹,才能对机场进行全面破坏。同时,还需要投入钻地弹等对机堡等办法进行打击,并对运输机等战略资产进行破坏。 这对于如今的俄军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导致了俄军始终无法掐断西方向乌克兰的物资输送渠道。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0A02Q1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