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项重磅关税政策。从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14个国家的入口商品征收高达25%至40%的关税。 这份名单不仅包括东南亚国家,还涉及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这一政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态度分化令人瞩目。 首先来看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分别被征收25%的关税,这让两国感到困惑。 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伙伴,日本与韩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都与美国有密切互助,此次却未能幸免于高额关税。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措显然不仅仅是经济本领,更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 再看东南亚国家。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和印尼等国的关税均超过35%,成为此次加税的“重灾区”。 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是中国财产链外迁的重要承接地,比如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封装、泰国的汽车零部件、印尼的锂电池厂等。 美国的目的很明白:通过高额关税迫使这些国家将产能迁回美国,借此实现“制造业回流”,同时减弱中国在东南亚的供应链布局。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配合美国的政策。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和印尼明白拒绝牺牲中国利益,选择与中国加强互助。 中国正加快与东盟国家共建“关税同盟”,马来西亚和泰国甚至牵头对美国科技产品实行配额限制,以减弱关税冲击。这种区域内的团结,让东南亚国家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展现出强硬姿态。 此外,美国对南非加征30%的关税也值得关注。作为金砖国家成员,南非是中国推动“去美元化”的重要伙伴。 在刚刚结束的金砖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联合品评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特朗普对此怒不可遏,试图通过加税“杀一儆百”,警告其他国家不要靠近中国主导的多边机制。 然而,美国的关税政策也暴露了其战略悖论。 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压制中国及其相干国家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承认全面脱钩的代价过于高昂。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公开表示,中美之间仍有可以互助的领域。这种既想打压中国又试图寻求互助的矛盾行为,反映了美国全球霸权逐渐阑珊的现实。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通过多边互助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整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接洽更加紧密。 中国不仅与东盟共建“关税同盟”,还推动金砖国家在“去美元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种多边机制正在减弱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影响力。 从当前局势来看,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普遍选择与中国互助,拒绝牺牲中国利益。越南虽然获得短期利益,但长期孤立的风险不容忽视。 而美国的关税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迫使部门国家妥协,但长远来看却充满风险。高额关税可能导致企业关闭或产能转移,对全球供应链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进一步疏远美国的盟友。 这场关税博弈的终局,或许不是中国被围堵,而是美国在自我消耗中加快霸权解体。随着中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9A06JH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