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上,欧盟当面向中国外长王毅提出三大要求,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发出告诫,称中国企业如果继承支持俄乌战争,将给欧洲安全带来严峻威胁。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 “中企为俄军无人机提供关键零部件”。 对此,王毅外长早就讲过:“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我们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 而且他们自己也承认,无法拿出直接证据。但他们猜疑俄罗斯从其他地方买到了,所以要求中国承担“监管任务”。 可若是按此标准,欧盟成员国向乌克兰出口的坦克发动机、导弹导引头,是否也应因“可能被转售”而被追责? 稀土限制争议:安全逻辑与霸权逻辑的碰撞除此之外,欧盟要求中国“立即解除稀土出口限制”,理由是“危害全球供应链”,却选择性遗忘自己对中国光伏产品、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先例。 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占全球产量70%、加工能力90%,这种产业上风源于 恒久的技术积累与资源投入,而非“扭曲操作”。 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中欧作为全面战略伙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焦点利益。 若是一味的自说自话,简直很难体现诚意。 施压伊朗:错位的角色期待与双重标准最后,欧盟还要求中国利用“伊朗石油买家”身份施压德黑兰核问题,却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行为缄口不言。 这种“找错对象”的诉求,暴露了欧盟在中东事务中的战略乏力。 不敢直面美以霸权,却将压力转嫁中国,计划用“第三方责任”掩盖自身外交无能。 王毅外长强调: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差别,不能因为有差别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 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支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反对单边制裁。 而作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的影响力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而非欧盟期待的“施压工具”。 当欧盟自身在伊核问题上缺乏建设性作为,却要求中国充当“秩序维护者”,这种角色错位背后,说到底照旧西方中心主义的惯性思维在作祟。 而值得一提的是,7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裁定相干白兰地存在倾销,倾销幅度为27.7%至34.9%,并将从7月5日起实施最终反倾销步伐,实施限期五年。 这一消息直指法国——这个推动对华电动汽车征税的急先锋。 当白兰地的关税清单落地,或许能让欧盟重新审阅: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唯实力论与规则霸凌早已行不通,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4A085YD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