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俄乌战场传来重要消息:俄军首次实现对乌克兰卢甘斯克州的全面控制。卢甘斯克州是俄乌冲突以来俄方完整占领的第一个乌克兰行政州。 这一进展不仅标志着俄军在战场上的阶段性胜利,也对未来的谈判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卢甘斯克州地处乌克兰东部,与顿涅茨克州共同构成乌克兰的工业矿产中心。其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使其成为俄乌争夺的焦点。 俄军的全面控制,不仅削弱了乌克兰的工业能力,也让顿涅茨克尚未被俄军控制的区域暴露在俄军的钳形攻势之下。 在战术上,俄军近期调解策略,放弃了初期的大纵深快速推进,转而采取“钝刀割肉”的蚕食战术。 通过温压弹和滑翔炸弹逐一摧毁乌军的防御堡垒,俄军每天推进300至500米。过去两个月内,俄军新增控制区达943平方公里,总控制面积达到113588平方公里。这种稳步推进的战术,让乌军的防御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乌克兰方面,尽管总统泽连斯基声称在苏梅地区成功阻击5万俄军,但事实显示,俄军仅用三个机械化旅就牵制了乌军两个主力旅,迫使乌军从顿涅茨克抽调预备队填补防线。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部署,使乌军在顿涅茨克方向的防御出现了毛病。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反攻能力严重依靠西方援助。加拿大刚刚解冻17亿美元俄罗斯资产用于支援乌克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也亲赴基辅,承诺继续提供军事支持。 然而,这些援助的实际效果有限。美国承诺的F-16战机至少要到8月才能形成战斗力,而ATACMS导弹的射程限制也使其难以对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比之下,俄军近期装备的朝鲜弹道导弹和伊朗无人机,已在哈尔科夫战场上展现威力。 随着卢甘斯克的全面失守,俄方开始加速推动第三轮俄乌谈判。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任何和平方案必须以俄方实控四州为前提。 然而,谈判的走向仍取决于两个关键变量:战场态势和国际援助力度。 首先是波克罗夫斯克战役的结果。这座顿涅茨克州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俄军下一阶段的战略目的。 一旦俄军成功拿下波克罗夫斯克,将对顿涅茨克的乌军形成合围,进一步巩固俄方的谈判优势。反之,若乌军成功服从,则可能争取到更多时间,调解部署。 其次是西方援助的连续性。七国集团峰会曾讨论将300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收益划转乌克兰,但这一计划的落实仍面临诸多障碍。 此外,美国国内对援乌法案的争议也让未来的军事援助布满不确定性。如果西方援助未能及时到位,乌克兰的战场困境将进一步加剧。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基辅表示,乌克兰已多次证明愿意通过谈判结束战争。这一亮相显示出西方国家对和平解决冲突的期待。 然而,俄乌双方在谈判中的立场差距巨大:俄罗斯坚持以现有接触线为停火分界线,而乌克兰则试图通过连续抵抗争取更多筹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2A061T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