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中东怒火烧到家门:伊朗扬言激活“潜伏细胞”,将美国国土推向新恐惊

2025-7-16 11:28| 发布者:admin| 查看:48| 评论:0

摘要:6月22日深夜,美军对伊朗多处核设施实施代号为“午夜之锤”的空袭,宣称旨在“削弱伊朗的核能力并震慑进一步升级”。这一行动引发了伊朗方面的强烈反应。德黑兰公开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并警告称将对美国本土采

6月22日深夜,美军对伊朗多处核设施实施代号为“午夜之锤”的空袭,宣称旨在“削弱伊朗的核能力并震慑进一步升级”。这一行动引发了伊朗方面的强烈反应。德黑兰公开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并警告称将对美国本土采取“非对称回应”,包括可能发动由美国境内的“甜睡细胞”执行的袭击。而在空袭后不久,美国国土安全部通过国家恐怖主义通报系统(NTAS)发布红色通报,指出当前“威胁环境正在升级”,特别是在网络攻击、极度主义仇恨犯罪及边境安全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为什么云云担心由国家支持的境内极度分子?如果遭遇此类袭击,美国又是否有能力应对?

网络空间成为灰色战场:伊朗对美网络攻击的加剧

起首,美国网络空间已成为伊朗“灰色战术”的核心战场。NTAS报告称,亲伊朗的黑客行动主义者以及与伊朗政府有接洽的网络行为者正计划对美国网络系统实施粉碎性攻击,攻击目标涵盖从金融系统到电力基础设施的多个维度,手段每每具备低成本高粉碎的特点。美国参议员杰克·里德(Jack Reed)在空袭后直言,特朗普政府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削弱”极可能使国家在这一关键领域陷入“防御空窗期”。据报道,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已被迫裁员三分之一,预算减少近五亿美元,多个关键项目如推举安全计划、网络检察委员会也面临被取消的命运,这些削弱让美国的网络防线变得越发脆弱。

社会极度主义的激化:地缘冲突与本土仇恨犯罪的联动

其次,伊朗与以色列之间日益猛烈的冲突引发了美国本土仇恨犯罪与极度主义的同步升温。NTAS报告警告称,随着以伊冲突连续延烧,美国境内部分极度分子可能因反犹或反以情绪受到激励,对与犹太社群、亲以色列机构,乃至与美政府或军队有接洽的个人或设施发动“孤狼式”袭击。国土安全部还特别指出,如果伊朗高层发布伊斯兰教法裁决,招呼对“祖国目标”睁开复仇性暴力,美国境内的极度主义者极可能会响应招呼,造成更广泛的不稳定局面。

渗透与隐患:边境安全警报与“睡眠细胞”担忧

与此同时,美国边境安全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纽约邮报》称,在已往四年中,超过1500名伊朗公民被发现非法越境进入美国,其中近一半已进入社区。2025年5月,一份泄露的边境执法备忘录指出,700多名伊朗国民被列为“特殊关注职员”,即可能与恐怖主义活动有关联的入境者。边境特工被官方明白警告:“伊朗对美国的仇恨以及他们伤害美国的愿望是真实存在的。”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前专员罗德尼·斯科特(Rodney Scott)更是直言,伊朗潜在的“睡眠细胞”可能已渗透至美国各地,尽管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些职员正在筹谋恐袭,但是并不能排除他们在伊朗情报部分下令下被激活的风险。

非对称威胁的在地化

国家安全情报界同样对此高度关注。FBI在一份内部简报中指出,自2020年起,美国执法部分已多次挫败与伊朗有关的潜在恐袭图谋,其中多数涉及针对美国官员或异见者的暗杀企图。尽管未能得手,但这些行动清楚地展示了伊朗长期以来在美国领土上进行“低烈度高复杂度”政治报复的意图与能力。更令其担忧的是,此类非对称威胁每每穿插于合法移民或商业活动之间,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察觉与应对。

压缩与叠加的新威胁

更广泛而言,当前伊朗地缘冲突对美国国土安全的影响正表现出“立体化”趋势:陆地边境的渗透风险、网络空间的脆弱性、社会内部的极度化情绪与外国恐怖组织的舆论助推相互叠加,正在构成一种复杂的国家安全“共振态”。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胡塞武装等亲伊组织已在多个渠道上呼吁攻击美军驻中东基地乃至美本土目标,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安全系统的压力。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Pam Bondi)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我们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全系统都在密切关注事态演变。”

由此可见,伊朗地缘冲突不再只是遥远的中东题目,而是通过多重路径,以非传统方式直抵美国本土安全领域,构成了一种跨领域、跨层次的系统性安全挑战。这些威胁在互动中形成“共振效应”,仅依赖传统的军事打击和境外遏制政策,不仅无法阻止威胁的内生伸张,反而可能加剧反作用与报复性动员。

全球化下的新恐怖主义:从“自我激进化”到地缘冲突的火种

2016年6月12日凌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Pulse夜店的霓虹灯在枪声中熄灭。29岁的奥马尔·马丁(Omar Mateen)手持AR-15步枪扫射人群,造成49人死亡。当特警破门而入时,他正用手机向911接线员宣称:“我以ISIS领袖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的名义行动。” 但联邦调查局的最终报告却表明,这个宣称效忠恐怖组织的武装保安(G4Ssecurity guard),从未收到过任何境外指令。他的动机,更多是源于孤立的情绪、媒体报道与网络极度话语的影响。

现在,当人们在讨论伊朗是否具备对美国本土恐怖主义分子进行有效指挥的能力时,这样的案例成为了无法回避的题目。一方面,传统的研究机构连续强调伊朗在中东通过代理人发动袭击的“间接能力”;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案例呈现出,在西方社会内部,更真实的风险每每来自所谓独狼 ——那些并未接受直接下令,而是被海外冲突和极度叙事所激发、最终在本土采取行动的自我激进化个体。显然,在全球化浪潮与技术革新双重驱动下,恐怖主义正履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曾以“基地组织模式”为典范的中央集权式指挥流程,正在被更加松散、网络化的去中央化威胁结构所取代。网络形态对信息传播与动员方式的重塑,正在全球安全版图上投下新的阴影。

这片阴影的核心是在现在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监管和遏制的跨国情绪煽动技术。近期,伊朗媒体《伊斯兰革命报》刊登鼓吹暗杀特朗普的煽动性言论。而在网络空间,端到端加密通信与去中央化平台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传统的法律监管能力,让极度宣传更难遏制。此外,恐怖组织对加密货币的利用也已成为新焦点。美国财政部曾在 2022 年制裁混币器 Tornado Cash,指出其为被制裁团体提供了资金洗白的便利条件。

更加易燃的极度行为引爆一个个火药桶

这些看似碎片化的袭击,却可能迅速引爆更广泛的地缘冲突。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伊朗主导的“抵抗轴心”被迫捆绑参与,中东局面再度陷入高烈度对抗。加沙地带的连续冲突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反犹情绪回潮,ADL数据显示,西欧主要城市的反犹事件和针对犹太社区的暴力行为均出现显著增长。同样在南亚,2025 年 4 月,拉什卡雷·塔伊巴的附属组织在印巴克什米尔制造袭击,令两个核武国家再次站到战争边缘。正如《半岛电视台》所报道的,印度议会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民族主义情绪被推向高潮。

历史或许不会简单重复,但其中隐藏的结构上的相似性值得警惕。那些看似孤立、分散、无组织的“孤狼”式枪击,是否可能成为下一个“斐迪南大公遇刺时刻”?1914 年,萨拉热窝街头一声枪响,点燃了原本以为可以局部化控制的民族主义火药桶,看似可控的分散式袭击,却在多极体系与同盟义务的联动下引发了不可逆转的多国冲突。而今,全球化与技术革命进一步重塑了这种冲突传导机制。快速伸张的舆论空间使得“局部袭击”一旦发生,每每拥有跨国放大的路径和外溢风险。当年的电报需要数天往返、笔墨会被层层审读,而今天,TikTok 的短视频只需数秒,便足以将地方性仇恨扩散为全球性的情绪共振,将误判放大成不可逆转的冲动冒险。

政治是地方的,威胁是全球的

或许,前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那句著名的断言仍旧适用于传统的选票与政党机器——“政治是地方的”。然而,当代安全议题不断为这句命题揭示悖论。在这个由算法驱动、信息无国界流动的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与极度主义正在打破疆界的限制,情绪可以跨越国界,自我激进化个体可以成为跨国共振的引信,曾经被困在地域的仇恨,正被技术和网络放大成全球化的火种。政治或许仍在地方,但冲突已活着界。

美国是否有能力应对“新恐怖主义”

面对这些新型风险,美国反恐体系的适应能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拷问。然而,华盛顿似乎并无意将安全治理的重心放在反恐体系的完善上。二十年前,全球反恐战争是华盛顿的核心战略。时至今日,伴随大国竞争的回归,恐怖主义已逐渐沦为边缘议题。曾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恐高级主任科林·克拉克评论道,“即使恐怖主义仍然是一个实际威胁,美国在威胁品级与应对资源之间却存在明显不匹配”,“华盛顿政策圈的主流思维已经决定性地转向聚焦大国竞争”。在芯片、稀土与供应链安全成为地缘政治的主旋律时,炸弹与枪击似乎不再是最值得投入的优先事项。

22岁园丁执掌美国反恐工作?

年仅22岁的他被指派领导国土安全部下属预防项目与合作伙伴中央(CP3),执掌全美反恐和打击仇恨暴力的核心工作。富盖特的履历呈现惊人断层:五年前从事园艺工作,2023年8月仍在杂货店兼职,其公开履历中完全未见国家安全或反恐相关背景。2024年特朗普竞选期间,他以“先遣队成员”身份负责活动协调,借此于2025年2月进入国土安全部担当移民办公室特别助理,短短四个月后便火线接掌CP3。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称富盖特得到这份工作的原因仅仅“因为他是特朗普的粉丝”。实习生小鬼当家式的儿戏任命引发地方执法部分强烈担忧。洛杉矶警察局反恐部分负责人匿名表示:“当联邦合作伙伴缺乏专业深度时,基层机构可能被迫自行填补信息缺口,导致应对效率下降。”

结语:大国竞争下,被边缘的反恐议题

这种人事与资源的错配,映射出一个更深层的结构性隐患:在全球化和去中央化的威胁图谱中,地方化、分散化的极度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跨境扩散,但联邦层面却依然选择贯彻自己的威胁优先级表。这一对比意味着,当新的情绪煽动、自我激进化个体或生物恐怖主义突破本土“防火墙”时,地方机构只能在专业能力与信息情报之间疲于奔命,自行拼接有限的资源与社区合作。而对手却在暗网、加密货币和社交媒体的加速器上快速迭代动员手段。这正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无法回避的尖锐题目:当大国博弈成为华盛顿外交辞令的核心,谁来为那些正在社交媒体上爆炸式传播的情绪提供真正的防线?

本文首发于腾讯消息。

本文作者:林喆、唐凯琳、初康睿

图片源于网络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30A03S0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