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集团近日告竣历史性协议,决定将成员国军费占 GDP 比例从 2% 全面提升至 5%,并计划在 2035 年前完成再军事化进程,全面加强战备。 这一决策明白指向对俄罗斯的长期对抗,同时重申对乌克兰的 “持久承诺”,将继续提供军事、政治和经济支持。 据测算,2025 至 2035 年间,北约军费投入将开释至少上万亿美元,而乌克兰在 2025 年就将获得 500 亿欧元援助,显著弥补其在经济与军事技术上的劣势。 面对北约的步步紧逼,俄罗斯迅速作出回应。普京签订的 2025 至 2027 年预算法案中,32.5% 的支出被划归军事部门,军费开支较此前猛增 30%,标志着俄罗斯正加速向全面战时体制转型。 为强化军工产能,俄罗斯持续扩建沃特金斯克工厂等关键设施,重点生产伊斯坎德尔 - M/K 导弹、亚尔斯和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奥列什尼克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为长期冲突做足预备。 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也在不断升级。据报道,俄军对哈尔科夫州单日发动 5 次打击,摧毁乌军燃油堆栈、国土防御指挥所及防空枢纽,并出动数百架 “天狼星 - 2/3” 无人机实施多波次攻击。 更引人注目的是,米格 - 31 战机发射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飞越基辅上空,精准打击了文尼察、日托米尔、赫梅利尼茨基等地的军事目标,此中包括斯塔罗科斯蒂安特尼夫军用机场及周边北约设施。 该基地长期驻扎着北约军官、教官及军事工程师,还部署有经北约改造、可发射 60 公里滑翔制导炸弹的苏 - 24 战斗轰炸机。 与此同时,西方正全面助力乌克兰恢复军工产业。德国、挪威、瑞典、英国和法国纷纷投入资金、设备与技术,派遣军事技术人员协助乌克兰升级军工体系。 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 Ratel 公司已研发出本土版 500 公斤滑翔制导炸弹,装备 UMPK 模块后由苏 - 24 发射,射程可达 60 公里并计划提升至 80 公里。 南方计划局所属工厂则在生产火箭炮系统复制品与 ATACMS 反坦克导弹,甚至开始量产射程 500 公里、战斗部 480 公斤的 “游隼” 短程弹道导弹,威力达美国 ATACMS 导弹的两倍。 6 月 25 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北约峰会会面,讨论了美国向乌克兰出售爱国者防空系统及联合生产武器的可能性。泽连斯基提出订购价值 300-500 亿美元的爱国者系统,并寻求与美国联合生产无人机和电子战设备。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即便俄乌冲突临时停火,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仍将持续。按西方说法,建立在西方安全保障下的强大乌克兰军队,将成为欧洲稳定安全框架的核心支柱,实则将乌克兰彻底打造成对抗俄罗斯的前沿堡垒。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28A06GF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