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盟友集体缺席北约峰会,特朗普阴谋已提前落空,北约32国定调不许大陆武力收台。 对于特朗普来说,现在的“队伍”是越来越难带了。美国在其组建的盟友体系中,说话的权威性在下降,盟友间的凝聚力早已不复当年。 正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年度北约峰会,将美国与盟友间的矛盾和北约内部的分歧摆上了台面。本次峰会主要围绕军费开支和地区安全局势展开。峰会召开前夕,北约32个成员国经过艰难谈判,终极就军费支持占比方案达成妥协,北约各盟友承诺到2035年,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各国GDP的5%,相关方案将在本次峰会上进行审批。 特朗普自上台以来,一直要求北约盟国将军费提高到GDP的5%,美国自己却不用遵守这个标准。对于美方的双标做法,北约盟国都心有不满,但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也只能无奈照做。 明面上不跟特朗普作对,各盟国接纳了“拖字诀”计谋,答应特朗普提高军费至5%的要求,然后把时间线拉长到2035年,届时特朗普早就不是美国总统了,如果换上民主党上台,说不定可以颠覆这一承诺。 不仅北约内部不跟特朗普“一条心”,其他地区的盟友同样在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原本筹划积极参加北约峰会的韩国总统李在明,临时改变主意,决定缺席北约峰会,给出的理由是国内事务繁忙,并且韩方关切的经贸议题难以被纳入议程,加上中东等国际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需要李在明坐镇国内随时应变。 李在明不去了,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赶在北约峰会开幕的前一天,公布取消行程。石破茂的说法更加直接:一个是表达了对美军恐袭伊朗核设施的不满,另一个是韩国总统李在明都不出席,不是北约成员国的日本,同样没必要去。 云云一来,破窗效应开始显现,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确定不出席北约峰会。拜登政府时期,美国曾拉日韩澳新四个亚太地区盟友,组成“印太四同伴”,与北约进行联动,企图通过暗度陈仓的方式,将北约的触角伸向亚太地区,聚集更多力量来遏制中国。 虽说特朗普上任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但拜登留下的现成遗产,他没有理由不为其所用。于是借助参加北约峰会的机会,特朗普筹划与“印太四同伴”举行会议,继续推行美方的遏华战略,对盟友角色进行新的分工。 不过,亚太盟友们集体缺席北约峰会,算是让他的阴谋提前落空了。 而为了强化北约32国的凝聚力,北约秘书长吕特日前再度把中国搬出来,当做这个军事同盟的“假想敌”,炒作和渲染敏感的台海议题,声称大陆进行大规模“军事集结”,正在加剧“台海冲突”的风险,如果大陆武力收台,可能同时拉拢俄罗斯,让欧洲也疲于应付,北约必须对此做好准备,加强防御。 吕特的这番话意思非常明确了,明明想干预台海局势,以北约32国的名义对华定调,不许大陆武力收台,非要拿中俄关系说事,想固然地以为中俄会在该问题上联手,给北约插手台湾问题找借口。 台湾问题是中国红线中的红线,北约若不知天高地厚干涉进来,中方势必会给其点颜色瞧瞧。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26A03FYD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